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5/28我們與螺的距離--從人類學看台灣福壽螺問題 --曾秀珍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蔡晏霖


   在台灣人人喊打的福壽螺,在日本竟然被尊稱為「稻守貝」!而在原生地阿根廷,不但沒人覺得福壽螺有危害,還被生態解說員拿來當作認識地景變遷的代表性物種?“福寿螺在大家印象中就是壞,秧插下去,一兩天就不見了,“所以我们剛開始也是抱持着除惡务尽的態度。惯行農法以殺螺劑對付福寿螺,有机農法则用苦茶粕,但是这兩种方式都会連帶殺死許多水中生物,許多小農寧可徒手撿螺。  于是大家就因为撿螺而發展出革命情感,有人設計捕螺陷阱,有人發明「捕螺神器」、一耳聞福壽螺在晚上九點到半夜三點最為活躍.小農們就各自套著頭燈披星戴月,在田中摸黑撿螺。
     台灣把福壽螺視為頭號公敵,連不務農的人看見粉紅色卵塊都會心生嫌惡。那麼在福壽螺的原鄉──阿根廷,此螺與人類、與整個生態環境的關係又是什麼?在阿根廷,沒人介意福壽螺,螺類學者喜相逢。「當地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福壽螺有危害,是理所當然存在的原生種,」原以為福壽螺在老家必定舒適過活,結果竟然「沒有想像中的happy。」那邊的稻田是採取「乾式直播」法,播種後等秧苗長大以後再放水,此時福壽螺已經啃不動。還有天敵的威脅,「有兩種以福壽螺為主食的鳥類,螺鷹和秧鶴,所以那邊沒有福壽螺還真的不行,不然這些物種會受到影響。」最有趣的是阿根廷的學者們見到遠來訪客,相見恨晚熱情以待,不僅紛紛拿出瓶瓶罐罐的螺類珍藏,更熱心帶著他們到處尋螺。台灣團也回報以別出心裁的福壽螺造型巧克力禮盒,以及螺卵貼紙等周邊設計精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