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2014綠化諮詢講義下載

各位志工老師大家好

2014年各講師的上課講義都已經發佈在部落格上了

請各位志工老師於9/12中午以前至部落格右側的「2014年綠化諮詢志工培訓課程資料下載」儲存檔案

9/12中午過後本學期的課程講義下載連結將會移除,請還沒下載講義的老師們敬請把握!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20140717課後即時回饋



20140731課後即時回饋





2014/7/17連紫君老師課後心得─台北市的蜥蜴:林青峰老師

  野地達人孫悟空青峰老師今日帶來(新蜥遊記)課程。其實對蜥蝪來說真的不是很喜歡,跟蛇一樣,而且也很不習慣,也一直沒有想去了解它,但經過今日的課程,終於知道,蜥蜴和蛇同樣是屬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而改變,周圍溫度低時就曬太陽以提高體溫,周圍太熱時就躲到冷涼的隱蔽處以降低體溫。壁虎、石龍子、變色蜥蜴、攀木蜥蜴等蜥蜴都是以昆蟲、蜘蛛、蚯蚓等為食物。大多數的蜥蜴都有良好的視力,除了少數穴居性的蜥蜴眼睛已退化隱於鱗片下之外。一般來說,夜行性的蜥蜴,大部分的壁虎,眼睛會比較外突,受光面積較大,適合在低光源的夜晚觀看東西,但到了白天,牠們的眼睛通常會靠瞳孔調整,所以在大白天我們發現這些夜行性蜥蜴,或者夜晚觀察用燈照射牠們時,會發現他們瞳孔會瞇成橢圓或線狀,這樣的調整可以降低強光對視網膜的受損。

  蜥蜴已經是完全陸生的動物。在生殖方面,蜥蜴已經可以擺脫水域環境,大部分的蜥蜴都行體內受精的有性生殖,與其他有鱗目成員一樣,雄蜥都有一對生殖交接器,稱為半陰莖(hemipanes)平時都藏在尾巴基部,也就是泄殖孔後方的空腔內。蜥蜴在交配時,只需用其中一個即可,同時可交替使用。由於半陰莖藏在雄蜥尾巴基部,使得蜥蜴尾巴基部膨大,藉此可與雌蜥較纖細的尾巴基部作區隔,作為分辨雌雄的依據。

  蜥蜴的另一個特徵就是通常有眼瞼除了壁虎科與鱗腳蜥科的蜥蜴例外,牠們的可動眼瞼通常具有鱗片有些種類則會出現一大塊透明的鱗片稱為瞼窗,蜥蜴的眼瞼是由下往上蓋的。
壁虎科蜥蜴,牠們體壁上有較細緻的粒狀鱗;石龍子類的鱗片則類似魚鱗,通常很光滑,稱之為圓鱗,呈現覆瓦狀排列;草蜥類蜥蜴鱗片看起來較粗造,鱗片狀似矩形或方形,腹鱗通常有稜瘠;至於攀木蜥蜴的鱗片也是呈現較粗糙的狀態,牠們的鱗片略成菱形且較不規則排列,另外攀蜥頸部還有豎立的(ㄌㄧㄝˋ) 鱗。

  台灣蜥蝪種類有 壁虎科10 / 石龍子科12 / 正蜥科7 / 蛇蜥科1 / 舊大陸鬣蜥科5種。
  壁虎:台灣的壁虎的種類有大守宮、半葉趾虎、史丹吉氏蝎()、無疣蝎() 、鉛山壁虎、蝎()虎、疣尾蜥虎、菊池氏壁虎、鱗趾虎、雅美鱗趾虎、裂足虎等。為蜥蜴亞綱中唯一能高聲鳴叫的爬蟲動物。

  壁虎又稱守宮,中南部的壁虎多為會因求偶或威嚇而發出叫聲,北部的壁虎不會叫,但是但雄壁虎會叫是代表在求偶嗎?身體全長最大不超過40公分。以捕食小蟲子維生,是害蟲的天敵,可以作為環境有害生物之生物防治。加上壁虎捕食飛蟲時,在牆角甚或在牆壁上,留下許多糞粒,或卵,不易清除;尤其是在潔白的牆上留下污跡,非常不雅,壁虎遇有敵害或干擾時,容易斷尾逃脫。斷尾之壁虎尾巴有再生力很強,不數日即再長出新尾巴來。生殖方式為卵生,大多數壁虎每次均產兩個蛋。

  壁虎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生物之一,壁虎會幫我們吃掉蚊子,除掉害蟲,小時候看到壁虎覺得很好奇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接近壁虎準備抓牠時竟然尾巴斷掉了!而且用很快的速度逃跑,那時就想說為什麼壁虎會斷尾,而且還會爬到牆上不會掉下來,讓我深具好奇,守宮每天守在燈光下、牆壁上捕食小蟲,包括蚊、蠅、蟑螂,甚至於老鼠,為我們除害;可供為病媒防治之天敵,是為有益動物。居家如果常出現手宮,有效驅逐壁虎,首須保持居家整潔,防治蚊蠅等各種小蟲。沒有小蟲,壁虎自然不會再來。欲加以驅除或防治,則可將黏蟲板置於燈光下,或貼於牆上,除了可以黏捕小蟲外,更可利用黏膠上捕獲之小蟲,兼當誘餌,黏捕壁虎。

  半葉趾虎小型壁虎為壁虎科半葉趾虎屬的爬行動物,俗名山壁虎。很像臘腸狗,常出現在海邊的植物上或礁岩附近等環境,體長可長到8公分,體色以褐色為主,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她身體和尾巴相接處呈現兩種不同的顏色,主要分佈在台灣南部及東部地區。

  蘭嶼守宮: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菊池氏壁虎、蘭嶼壁虎。常常出沒在住家牆壁、廢棄空屋或是礁石岩壁,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蘭嶼守宮是卵生,一次會產兩顆緊密相連的蛋。是臺灣特有種,僅於蘭嶼有發現紀錄。

  雅美鱗趾蝎虎: 白天常躲藏於林投、檳榔、香蕉或其他葉片較大的植物葉基部位,是夜間活動的蜥蜴,身體主要以褐色為主,體色深淺會隨環境而改變。保育類物種,全長最長只有8公分長,肢短小,前後趾為雙皮瓣,尾巴很短會自割。

最容易遇見的是草蜥台灣草蜥的外形與蓬萊草蜥十分相似,如果沒有仔細的觀察鼠蹊孔,是不能分辨牠們,也很容易勿認,較常見的台灣草蜥幾乎是2對鼠蹊孔,有些也有3對至4對,蓬萊草蜥只有1對鼠蹊孔。雪山草蜥是棲息於高海拔的蜥蜴,常藏匿於碎石坡、灌叢或箭竹林邊緣區。

  麗紋石龍子屬有鱗目石龍子科的麗紋石龍子是台灣25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最常見的石龍子,到野外曾看過一種蜥蝪,拖著漂亮的寶藍色尾巴一閃即沒入草叢的美麗身影,那就是麗紋石龍子的幼體。牠特點就是黑色的背部有五條金色線條延伸至尾巴基部,而且有條寶藍色的尾巴。是無害的,而且很膽小看見人就一溜煙的逃跑,為了逃命而自斷尾巴。麗紋石龍子的雌體在產卵後會停留在巢中,有護卵的行為,麗紋石龍子無毒。

  正蜥科的蜥蜴頭部皆具有對稱的大型鱗片,身體較為修長,舌頭具明顯分叉,且當此科蜥蜴遭遇敵人時,為了逃生保命,其尾巴會自割,也具有再生能力;大都為和卵生。
呂氏攀蜥:呂氏攀蜥是最晚被發現的攀木蜥蝪,只侷限分布在宜蘭以及花蓮是台灣的5種攀蜥中,最難找也最美的攀蜥,臉旁有藍色的鱗片是呂氏攀蜥的主要特徵,具有明顯的過眼黑帶,特別的是牠的體色非常容易隨著環境而改變,當遇到危險時體色和斑紋可以迅速改變,並會移動身體將身體藏在樹枝後方。新增為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單之一。

  蛇蜥又名山土龍,其特徵顯明,似蛇,有耳孔,體側面有一縱行的皮膚皺褶。蛇蜥--屬於蜥蜴目、蛇蜥科、脆蛇蜥屬、土龍、金蛇    是一種無四肢的蜥蜴,蛇蜥都無毒,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蟲之幼蟲,跟所有蜥蜴物種一樣  尾巴會自割。
  蛇蜥:脆蛇蜥身性隱密,喜歡在落葉間活動不易被發現,脆蛇蜥是台灣最長的蜥蝪,是少見的蜥蜴,主要分佈全島2000公尺以下森林底層間,但都是零星分佈。

  綠鬣蜥非保育類動物,平時以蔬菜、水果為主食,寵物店常常可以發現其蹤影,常有民眾購買當作寵物飼養,剛孵化的幼蜥體長迷你且全身翠綠。頸部到尾背側有一整排的鋸齒狀突起,口下有一枚特大的鱗片,分布:中、南美洲墨西哥至巴拉圭。
※附加一則近期新聞,「藍色松綠石」兩隻蜥蜴在「喇舌」連爬蟲類也愛玩親親。委內瑞拉一名的藝術家,在皮帝爾國家公園(Henri Pittier National Park)發現了一顆美麗的「藍色綠松石」,沒想到走近一看才發現,這是兩隻蜥蜴在喇舌。這種藍綠色蜥蜴又名彩虹鞭尾蜥蜴(Rainbow Whiptail lizard),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島上,由於牠的顏色鮮豔,也成了許多人喜愛的名貴寵物。

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140717薛富禎老師課後心得─蜥遊記:林青峰老師

1)臺灣蜥蜴類:
※壁虎科10種。
※石龍子科12種。
※正蜥科7種。
※蛇蜥科1種。
※飛蜥科5種。
2)大部分為卵生。
3)臺灣的蜥蜴沒有毒:
臺灣的蜥蜴物種當中,並未包含毒蜥科(含有毒液,據稱可以用做降低血壓,及糖尿病與一些癌症上的治療)以及巨蜥科(印尼的科摩多巨蜥,牠們的唾液中含有多種細菌,可以經由細菌感染而導致嚴重的腐爛傷害),因此沒有有毒的蜥蜴
4)台灣民間盛傳「南部的蜥蜴會叫,北部的蜥蜴不會叫。」:
Ⅰ、全世界的蜥蜴當中,守宮科的蜥蜴是唯一會發出聲音的蜥蜴。其叫聲作用在於宣示領域、求偶與階級的建立。
Ⅱ、臺灣的蜥蜴物種中,包含了多種守宮科蜥蜴,其中以蝎虎(俗稱壁虎)的叫聲最為明顯,除了夜晚,白天也經常會躲在陰暗處,發出類似「嘖‧嘖‧嘖‧嘖」的響亮叫聲。
Ⅲ、壁虎是居家常見的動物,臺灣北部分布較多的壁虎為無疣蝎虎,而疣尾蝎虎則普遍生活於南部。
Ⅳ、臺灣的守宮科蜥蜴外型很相似,尤其是疣尾蝎虎與無疣蝎虎外型更是相似。疣尾蝎虎較偏好炎熱的氣候環境,因此臺灣南部的天氣正好適合,使得疣尾蝎虎的分布範圍多在南部;而無疣蝎虎對於氣溫的喜好度較低,因此就多分布在北部了。根據文獻資料顯示,近年來隨著交通的發展,以及南北搬遷等人為因素,使得躲藏於家具中的蜥蜴亦隨之南北遷移,因此也不再有南部才會聽到蜥蜴的叫聲的說法了。
※壁虎是典型的爬蟲類動物,於外觀上,常被誤認為與其族系相近的蜥蜴是同一種動物。
※與蜥蜴最大之不同點:壁虎在地面上可穿梭自如,於牆上能縱橫攀爬且暢行無阻。
5)壁虎的斷尾,是一種「自衛」行為。
Ⅰ、當受到外力干擾,或遇到敵害緊迫時,其尾部肌肉會產生強烈地收縮現象,而促使尾部斷落。其掉落的尾巴當中,由於還存有神經,因此尚能跳動些許時間。此現象,在動物學上謂之「自切」或「自割」。壁虎利用跳動的尾巴來轉移敵人注意力,趁機逃走。
Ⅱ、第一次「自割」的尾巴會跳動。之後,新長出的尾巴則無跳動情形。
Ⅲ、斷尾之壁虎尾巴再生力強,不數日即長出新尾巴。但再生之尾巴,易有生長歪斜情況,且新尾巴顏色較原生的尾巴淺。
6)壁虎的體色極易隨著環境而作改變:在淡色的環境裡,體色呈鵝黃色,身體晶瑩剔透,甚至都可看到腹內的卵和內臟;在顏色較深的環境中,體色成深褐色,背上還會有些小斑點。此種體色的改變方式是一種保護色,可降低被天敵捕食的危機而增加其存活率。
7)壁虎生殖方式與食性:
※為卵生。大多數壁虎每次均產兩個蛋,最多可達12顆。約30天孵化,雌壁虎大多有護卵行為。
※吻端生有卵齒,可自行劃破卵殼。卵齒約在一週後掉落。
※通常獨來獨往,繁殖季節雌、雄壁虎同行。雌壁虎有護幼行為。
※在牆壁上捕食小昆蟲,包括蚊、蠅、飛蛾、蟑螂、或蜘蛛等節肢動物。食物種類或許與壁虎沒有牙齒,嘴唇角質化有關。
※壁虎會將其蛻下的皮吃掉。
8)壁虎腳趾的特殊構造:
壁虎腳趾上的皮瓣生有細毛(極其細微,多達數百萬根之角質毛),無數角質毛共同作用的結果,形成強而有力的黏著力量。這些皮瓣能緊緊吸附在牆壁上,使壁虎能在平滑的牆面上活動自如,甚至倒吊在天花板上,然而,當其碰上油脂時,其細毛吸附功能隨即失去作用。
9)由於壁虎無活動眼瞼,所以眼睛便由眼瞼所變成的透明薄膜保護,因此眼睛總是睜開的,但會利用舌頭舔眼球,以保持眼球的濕潤,並且舔掉灰塵。一般夜行性的壁虎,瞳孔都是垂直線型,宛如貓眼。
10)臺灣地區的壁虎:
※裂足蝎虎:以昆蟲為食,夜行性。分布於臺灣、大陸、香港、琉球。
※半葉趾蝎虎:夜行性。分布於臺灣東部、南部、蘭嶼、綠島。
※守宮:俗稱壁虎。普遍分布於灣臺低海拔地區及蘭嶼等地。
※蝎蜓:俗稱無疣蝎虎,足趾腹面具皮瓣,頭部無對稱鱗,棲息於建築物、草原、林地。夜行性,以昆蟲或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廣布於臺灣。
※琉球裂足蝎虎:分布於綠島、琉球。
※蝎虎:體色易改變。足趾腹面具皮瓣,頭部無對稱鱗,棲息於建築物、草原、樹林中、開墾地。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常見於台灣各地。
※鋸尾蝎虎: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孤雌生殖。
※史丹吉氏蝎虎:主要分布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之低海拔地區,為不常見之蜥蝪,孤雌生殖。
※蘭嶼守宮:俗稱菊池氏蛤蚧、蘭嶼壁虎。常見於蘭嶼各地。
※大守宮:俗稱蛤蚧。棲息於森林或住家內,以大型昆蟲、他種守宮或老鼠為食。為一種中藥材。
11)臺灣的蜥蜴:
※雪山草蜥:為臺灣特有種,臺灣最大型的蜥蜴。
※臺灣蜓蜥:為台灣特有種,分佈在二千二百公尺以上的中央山脈高山區。
※梭德氏草蜥:即南臺草蜥,號稱臺灣最美的草蜥,是臺灣特有種保育類蜥蜴。雌性蜥蜴體背均為綠色,雄蜥則通常為黃褐色。尾巴十分細長,喜棲息於草原或是灌叢的樹上及芒草堆中。
※岩岸島蜥:棲息於海邊礁石地區的潮間帶,日行性,以小螃蟹、小魚、小蝦海蟑螂等為食,尾巴常因遇敵或外力干擾而自割,會游泳。
※呂氏攀蜥:是臺灣目前五種攀蜥(呂氏攀蜥、牧氏攀蜥、短肢攀蜥、黃口攀蜥、斯文豪氏攀蜥)中,最晚被發現,同時也是最難找、最美的攀蜥。只侷限分布在宜蘭及花蓮中海拔的山區。體色很容易隨著周遭環境改變,遇到危險或發現有人接近時,會迅速改變其體色與斑紋,並移動身體,藏身在樹枝後方。

※綠獵蜥:中南美洲的保育類動物, 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日行性大型蜥蜴,全長可超過一公尺,壽命可長達十年以上,幼年時期以昆蟲或小動物為食,成年後改為植食性。綠鬣蜥常被人作為寵物飼養,中國地區和部份美洲國家均設有養殖場,大量飼養綠鬣蜥做為販售用途。由於人為的飼養及不當野放,在臺灣已成為外來種,尤其在南部屏東及鄰近鄉鎮已見其繁殖族群。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20140703連紫君老師課後心得─台北市不可不識的鳥:陳王時

台灣鳥類在生活周遭很容易常見的動物,一年四季皆可看見,依不同的習性,活動於各種生態環境。如、綠繡眼、白頭翁、麻雀、喜鵲、紅鳩、小白鷺 
被稱為都市三寶:有綠繡眼、白頭翁、麻雀。
綠繡眼 : 台語稱青迪仔、青啼仔--綠繡眼是一種小型雀形目綉眼鳥科鳥類,平均壽命約15年。是個小巧可愛的精靈,聲音相當好聽,台灣普遍留鳥,科名:繡眼科.特有種或特有亞種。頭部、背部至尾部為清脆的綠色,喉部為黃色,眼框周圍是白色,所以叫做繡眼。常在樹梢跳躍。
白頭翁 : 白頭殼仔,公園最早起的小精靈-白頭翁,有「啼明鳥」之稱。白頭翁,體長約 18公分,身體背部橄欖綠色,下半部白色。頭頂前額與後頸黑色,眼後一塊大白斑一直延伸至頭頂後方,兩眼睛後方各有一白色小耳斑。雌雄同色,白頭翁,為特有亞種鳥類。平均壽命約1015年。
麻雀 :又名樹麻雀、厝鳥,體長 :14 公分 展翅長:23 公分,客家人稱之為屋角鳥、屋簷鳥、壯陽鳥。為鳥綱、雀形目、文鳥科、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麻雀出現。以植物種子及果實、昆蟲為主食,可說是雜食性。牠們在非繁殖期成群活動,巢築於建築物之隙縫、簷瓦之間,生態習性而有〝厝鳥〞之名,與人共居的鳥類。群集在蘆葦林、草地或稻草田附近,叫聲為「唧」。頭部為暗褐色,臉部為灰白色,頰處有黑斑,嘴型粗短,翼短且圓。腳短,以蹦跳方式於地面移動。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他們。
鴿子 : 和平的像象徵,是一種善飛的鳥,品種很多,羽毛的顏色也多,主要以穀類爲食。常見的鴿子,即原鴿。鴿子鴿形目鳩鴿科鳥屬鴿種,鴿子的叫聲是咕咕咕,鴿子頭臉小小的,眼睛亮亮的,從起飛到停止7~8天,飛行500公里。
紅嘴黑鵯 : 屬於雀形目鵯科。棲息地從馬達加斯加、印度洋島嶼到亞洲的南部熱帶區印度。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一鳥窩有24個蛋。吵鬧,常發出大聲的“嘰喳、嘰喳”叫聲。愛現的展示牠的龐克頭,鄉間的農夫稱紅嘴黑鵯為「紅嘴烏秋」。
珠頸斑鳩 : 長得和鴿子很像,其特色,後頸上有一大塊黑領圈,裡面有密密的白色斑點,遠看就像密密的小珠珠,所以就叫做珠頸斑。和紅鳩比起來,珠頸斑鳩較常出現在市區中,牠們的叫聲是「咕-咕咕-咕-咕」。台灣特有亞種--鴿形目--鳩鴿科,體型中型,全長約23公分。斑鴿(閩南語),是分佈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斑鳩。主食是果實、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
金背鳩 :是台灣常見三種(另2種為珠頸鳩、紅鳩)鳩鴿科鳥中體型最大者,外型與珠頸鳩較相近,翅羽邊緣呈紅銅色,後頸黑斑上是白色橫紋,雌雄羽色相同。
喜鵲 : 喜鵲是鳥綱雀形目鴉科鵲屬的一種。共有10亞種。喜鵲體形很大,羽毛大部爲黑色,肩腹部爲白色。喜鵲多生活在人類聚居地區,體長45公分,雌雄羽色相似,前黑後白。留鳥。
台灣藍鵲 :又叫台灣暗藍鵲、長尾山娘、長尾陣、山娘,為台灣特有種。保育鳥類,已非常稀少。體長六十四公分,非常兇悍,會吃其他鳥類的雛鳥,台灣藍鵲與烏鴉是同一科的鳥類,雌鳥與雄鳥的羽色一致,不易區分。嘴粗厚有力,先端微向下彎,尾部略長,嘴基部與鼻孔間有剛毛覆蓋;食性雜食性,陸棲性,警覺性高,主要棲息於樹林中。
五色鳥 : 有「樹林中的花和尚」的稱呼,是「擬啄木科」在台灣唯一能見到的,全身有五種顏色,綠、紅、黃、黑、藍,大致為綠色,五色鳥的叫聲很特別,像是「摳-摳摳摳、摳-摳摳摳」,像敲木魚的聲音,。五色鳥會選擇枯木鑿洞為巢,如果看到枯木上有個很圓形的洞,那就是五色鳥的巢。看見了,可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輕易地去打擾牠們。
金門多鳥,多到常常出車禍,常常掛鳥網,死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一年掛在鳥網上死掉的就有一、二百隻,因為小麥熟了,農夫架的鳥網也變多了,其實趕鳥可以用其他方法,鳥網只會濫殺無辜,金門在動物地理上,東方亞區的過渡地帶,因此兩區之鳥類皆會在此地出現,如巴哥白腹秧雞紅隼,鵲鴝/斑鳩巴哥翠鳥、家燕、還有漂亮的栗喉蜂虎----由於金門位處大陸邊緣,同時也是候鳥南來北往的中繼站,可以看到資源豐富的鳥類。而且又是金門最具特色的野生動物資源。所以金門的農民们請不要在掛網了。
啄木鳥 :是鴷形目啄木鳥科中的一種,也是所有啄木鳥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60cm。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益鳥,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啄木鳥的別稱是“森林醫生”,它是常見的留鳥,在我國分佈較廣的種類有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1500條左右。啄木鳥食量大和活動範圍廣,一個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蟲90%以上,啄食天牛80%以上。
家燕 :台灣常見的候鳥,家燕數鳥,屬於燕科燕屬,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好像鐮刀,尾分叉像剪子。家燕和雨燕各有不同習性,一燕不成夏。燕子的平均壽命是十一年,每到初春’ 燕子都會飛來附近屋簷下築巢、繁殖,燕子是屋簷下的常客。但-並不是每一種燕子都是和人類比鄰而居,燕子在築巢的食時候我們可以近距離看著牠們特殊築起的巢穴,搭著泥土’ 雜草和身上的唾液‘ 凝結成一個碗狀的巢。 燕子的嘴巴扁平、短小而嘴基寬,所以能把嘴巴張得很大,牠們只要在飛行時張開口,便能把空中的蚊、蠅等小昆蟲都收到。小燕子很愛乾淨,要便便的時候屁屁都會朝外,夜間親鳥會警戎的守在小燕子身邊,我很好奇親鳥怎麼知道哪一隻餵了哪一隻還沒餵 ? 燕子,古時後叫玄鳥,體型17公分,人們認為燕子在自己家的屋簷下築巢是吉祥財富的象徵。
 雨燕’ 能在空中不斷飛行’ 日以繼夜,有些雨燕為了要繁殖需要在巢中餵養雛鳥’ 否則牠們一生幾乎都在空中渡過’ 算是最能適應空中生活的鳥類。雨燕的腳四趾向前’ 沒有後趾支撐體重’ 沒有站立的功能’ 所以在拉丁美文裡’ 雨燕的科名就是沒有腳的鳥〉。       
有一道中國名菜燕窩’ 是產於東南亞一帶的金絲燕的窩’ 牠的唾腺非常發達’ 分泌的黏液凝結成碗狀的巢牠們的巢都築在靠近海邊懸崖’ 峭壁之間採取不易是一種珍貴的補品。
芒噹丟仔 :台語對(ㄐㄧㄠ)鶯類的通稱.燕雀目.科名:扇尾鶯科,身長15公分,一般鄉下人將灰頭鷦鶯及褐頭(ㄐㄧㄠ)鶯通稱為『芒噹丟仔』,形容牠們喜歡站在芒草枝頭搖尾羽的樣子。主要棲息於草叢、灌木叢、樹林等。
大冠鷲 :鷲鷹目,鷲鷹科別名:蛇鷹、蛇雕體長大小:身長70公分,屬中大型猛禽,在野外看到牠邊飛邊叫,大冠鷲是台灣最容易看到的猛禽,因為他翱翔的時候經常會叫,喜食蛇類。其他猛禽比較不常鳴叫。
魚鷹 : 又叫(ㄜˋ),係一種中小型(ㄎㄞˋ)鷹。魚鷹-屬於鶚科,雄鳥身長54公分,翼長4547公分;雌鳥身長62公分主要以魚為食,盯住一條魚時就會俯衝去捉。利爪捉住獵物空時,會大幅增加拍翼速度。減低空氣阻力,會先將魚頭朝前,對腳就唔可以緊貼身體,所以要不斷拍翼維待飛行。在台灣屬稀有過境鳥及冬候鳥,趾間有蹼相連,善於游泳和潛水。聽過魚鷹會洗腳嗎飽食後在陸地或樹上休息時,常伸展雙翅在陽光下晾曬羽毛。
台灣松雀鷹: 雀鷹、鷹仔虎、打鳥鷹仔 珍貴稀有保育類,長度約30公分,台灣松雀鷹是台灣本島中、低海拔森林中活躍的掠食者,獵捕對象以鳥類為主。是最小的日行性留鳥猛禽。通常在林中穿梭,襲擊小型山鳥,翼型短而圓。雄鳥--外型體背面暗灰藍色,後頸雜有白色羽毛,眼黃色,喉白色,喉中央有黑褐色縱線,體腹面白色,有灰褐色橫斑紋,尾下覆羽白色,尾羽灰色,有四條褐色橫斑。
雌鳥,外型除了腹部斑紋為褐色之外,其餘與雄鳥相似,隱密性,不易見到,常隱身於密林中捕食小型動物,偶爾在晴朗天氣裡短暫在空中盤旋。
雀鷹為鷹科鷹屬的鳥類,分布於歐亞大陸大部分地區和非洲北部。一般棲息于山林和開闊的林地。
純種的台灣八哥已經不多了,常見站在電線上或電線桿上的都是泰國八哥,這就是隨便將外來種的動物野放的結果。常見的有’ 泰國八哥、家八哥還有台灣八哥三種,台灣本土八哥原為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普遍分佈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及平原,為雜食性的鳥類。
樹鵲 :數鳥 俗名 嘎嘎仔’ 鴉科,「ㄍㄚ、ㄍㄚ、ㄍㄚ、ㄍㄚ ㄍㄨㄟ 」,台灣特有亞種,最聒噪的鳥類-樹鵲。體型約35cm在濃密樹林中傳來陣陣粗啞聒噪的叫聲,拖著長尾巴的大鳥,面部為黑褐色,頭頂至後頸處為淡揮白色,背、頸、胸圍淡褐色,腹為灰白色,翼為黑色但中有一白斑。黑色尾長,尾下有橘紅色羽出現。嘴粗而有力,腳亦頗有力,通常在樹枝共同群居,警覺性很高。
在喧鬧.擁擠.繁忙的都市許多鳥兒的叫聲’ 卻沒辦法描繪出牠們的特徵’ 常常停在身邊或飛過’ 沒有去注意牠們一眼’ 自然環境也在我們不經意的情況下’ 遭受到嚴重破壞’ 鳥類的棲身地也漸漸減少’ 認識牠們’ 愛上牠們’ 也會回饋我們’ 我們的生活就會很豐富’ 更有樂趣一起來關心鳥朋友。
※以上(老師課程及網路資訊摘要※老師課程的圖片可否打上鳥類名稱。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20140703台北市不可不識的鳥─陳王時

各位老師好


「陳王時老師-台北市不可不識的鳥類」

課程照片已經更新囉

歡迎大家分享上課心得

幫大家複習一下課程內容喔!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20140626連紫君老師課後心得─台灣不可不認識的植物:江德賢老師

在所不惜請到植物達人教授江某來談,台灣台北的生態,從世界角度來看.北回歸線---赤道熱空氣不斷上升.形成上升氣流.向兩極擴散.逐漸喪失熱量.氣流回歸線沉降.在南.北緯度30度左右下沉.形成乾燥少雨的亞熱帶高壓帶。
全球三大沙塵暴源區,黃土高源.撒哈拉沙漠.澳洲.沙漠佔地球陸地面積15%,主要在南.北緯15~35度之間。
1.      緯度的特色兼具熱帶.溫帶.亞熱帶物種於邊緣區域,
2.      高山因溫差形成寒.溫帶氣候與物種.而島嶼隔離是-特有種生成主要原因。
3.      雨量是季風與颱風主要來源。植物授粉結果受影響,生物的傳撥森林更新。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物種為溫帶檜木林帶1800~2500,直徑最粗大,木材蓄積量第二、三大的針葉樹種。全球六種檜木 :台灣扁柏、台灣紅檜,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紅檜近緣種)、美國尖葉扁柏(大西洋扁柏)、羅森檜,分佈於北緯30~40度間,台灣例外。市面上有所謂越南檜、寮國檜都不是扁柏屬,越南檜是福建柏類,寮國檜是杉木類。
趨於台灣氣候環境,檜木只生長在海洋氣候區,而地理位置分佈南限,又台灣雨量適合檜木生長環境溼度極高,常年霧氣竉罩。所以檜木是台灣樹木最粗大,樹齡非常老的植物。
檜: 有二葉形,一為針刺狀,如松,一為鱗片狀,如柏,會松柏之葉於一樹,故名﹝檜﹞。扁柏生長慢,扁柏嫩葉背有x形白色氣孔帶,北部扁柏中部各半,分部山坡的中、上坡、稜脊處 。南部多紅檜,生長快分部中、下坡、潤濕處。
日本稱扁柏 : 日文稱作hinoki ,火之木,含油量多,古人用來取火。 扁柏(黃檜)樹身圓直.少分叉。
紅檜 : 日文稱作meniki ,紅檜(易分叉.基部寬.蓮根菌),心材紅潤.邊材(白標)木紋美。
鐵杉: 蓄積量全台第一 ,泰雅族人稱「Yapa」,台灣鐵杉是臺灣產針葉樹種中材質最為堅硬,故有 "鐵杉" 之稱。鐵杉-樹冠層平展,傘型外貌,樹皮灰色或鐵色,成熟樹皮上有不規則紋路如雲母片狀的裂片,年輕的樹皮上則有環狀黃褐色紋路。
台灣杉: 屬於第三紀孓遺裸子植物,曾廣泛分佈北半球溫帶區,台灣是冰河期台灣杉向南遷徙的避難所,由高緯度退縮到低緯度,現在分佈僅侷限於台灣.中國華南.與越南等.為台灣重要經濟樹種之一,與台灣肖楠、台灣扁柏、紅檜、香杉,合稱台灣針葉五木。海拔1500/2500公尺雲霧帶.成為突出樹,早期水門指定用材、浴桶.材質雖輕軟.耐蟻.耐海蟲.遇水抗腐性強.古早拿來當鹹菜桶。
樟樹: 世界分佈台灣.日本.中國.樟樹是台灣最主要分佈以中北部較多.往南漸少,是亞熱帶代表種。
玉山箭竹草原.是台灣海拔分佈最高.最廣.面積最大植物.世界唯一以【玉山箭竹草原Yushania】當屬名的植物,玉山箭竹是檜木林下優勢地皮被植物.地下莖緻密.造成其他植物生長的障礙.延遲植群演替的進展。
台灣海拔分佈最低的樹林. 熱帶植物的群落代表:海茄苳/欖李/五黎絞/ 紅樹林:世界最大片的水筆仔純林.它的生存條件1.熱帶形溫度2.細質衝積扇3.浪靜的海邊4.鹹水5.寬廣的潮間帶。紅樹林適合河口.海灣.潟湖的泥灘地,由此可知東西海岸的差異.變遷反映出海岸的地形變化。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侵蝕.下降時則不利於海岸堆積。
台灣杜鵑純林.林相單一.僅一曾喬木曾.林下無其他植物.土壤曾薄具酸性ph值3.8~4.5,川上氏肉蓯蓉.寄生在台灣杜鵑根部。菌根菌(植物根部與真菌共生的結合体)與杜鵑共生.能促進植物生長及對水份、礦物質之吸收能力,並幫助植物抵抗乾旱及土壤病害。杜鵑又分為地生形分布北溫帶,著生形分布西代太平洋赤道地區,以新幾內亞最多黃花著生杜鵑。
東北季風影響下代表種 :有台灣山毛櫸.唯一變葉的落葉純林.闊葉樹往海拔高處退縮的現象代表。分佈歐美.適應乾燥寒冷的冬季。但台灣山毛櫸卻適應北部潮濕的冬季。
鐘萼木 :飛龍白粉蝶食草.分布於北部東北季風區內.它的蒴果獨特的裂開方式是向下.種子球形,種皮橙紅色。
--山柚-是獨特的【專性根辦寄生木本植物】檀香科與山柚科. 別名:山柑仔,常綠小喬木,台灣原生種,分佈於低海拔山區林緣。果實為核果。其中部分種類為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專性(絕對)若沒有宿主便無法生存。兼性寄生物沒有宿主可自行生存。
全寄生的植物==菟絲子 / 野菰,半寄生==桑寄生,莖寄生==菟絲子 / 桑寄生
根寄生==野菰 / 列當 。
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潮濕低溫現象.恆春半島是熱帶季風或季雨林。台灣南北分化的氣候環境冬季.北溼冷/南乾熱.使南北兩端植群有極大差異。
樹姿優雅,耐蔭且耐濕,是庭園樹木的優良材料. 木材白色細緻,光澤而有清潔感,早期常作為木屐、冰淇淋的小木匙、火材棒、便當盒之主要原料。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因花小而雌雄難辨,稱為「公母」,諧音為江某;葉為掌狀複葉,形狀像帶有蹼的鴨腳趾,所以又稱「鴨腳木」。台語說木屐「沒公沒母」(或「冇公冇母」),後來就把木屐的材料樹叫做「公母」,台語的「公母」翻繹成國語變成「江某」。
※很不意思. 紫君 以上幾編心得分享.是經過老師教導後的記錄與整理,知識淺薄,如有偏差或是不正確的常識. 如有資深前輩看過後.請加以指導. 謝謝!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20140626台灣不可不認識的植物─江德賢

各位老師好


「江德賢老師-台灣不可不認識的植物」

課程照片已經更新囉

歡迎大家分享上課心得

幫大家複習一下課程內容喔!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訊息更新:20140726江某老師課程不提供講義上傳

各位綠化志工老師們好

江某老師在課堂結束後來函決定不提供講義上傳

所以很抱歉本周不會有PPT講義上傳了

但是大家仍可以互相幫忙,請各位老師多發幾篇心得文幫大家回憶回憶吧!

再次叮嚀~下週四(7/3)記得上課喔!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0612連紫君老師課後心得─Taipei is a fern garden:郭城孟老師

  不開花,沒有果實與種子,以孢子繁殖 。台灣北部地區因多雨,有熱帶雨林高山的生態環境,才能有成片的筆筒樹林,由如侏儸紀時代風光。是大型的樹蕨類植物,在四億年前,種子植物尚未出現,蕨類曾經是陸生植物的主角,被稱為是低等維管束植物協助運輸水分並支撐植物體,蕨類長得較高大,森林的底層第一層以及林冠層,都由蕨類植物占據。是侏儸紀時代的孑遺植物。並於2億年前,種子蕨變成煤礦—化石。煤炭就是古時蕨類森林經地殼變動而行成,是一百萬年到四十四億年前植物死亡後殘骸分解逐漸形成的,稱為化石燃料。形成煤的植物可能生長在沼澤地或河流三角洲。當他們死亡後,殘骸經過細菌腐化分解而轉變,在沼澤地下形成一厚層物質。經過無數的歲月變成煤炭。
  種子植物松、杉、柏科出現後,蕨類的競爭力不如種子植物,漸漸退居森林底部,高大的樹狀蕨類,只剩桫欏一科。筆筒樹--葉痕斑斑,基部有厚厚的黑褐色氣生根,將莖幹包得緊緊的,並且年年長出,幼葉捲旋狀(像?號),「?」號,就是,提醒我们活到老學到老,它有金黃色鱗片保護,毛茸茸的問號,是大型的羽狀複葉。葉片集中莖頂向四周展開,老葉脫落後,會在莖幹上留下三角形的橢圓形「葉痕」,樹幹看起來就像蛇一般,所以稱「蛇木」。可製成美觀耐用的筆筒,蛇木板、蛇木柱、蛇木盆、蛇木屑等園藝用品,常被用來栽培蘭花。或是野外求生食物,人們會用它筆直的莖幹作便橋或工寮的支架,樹木狀蕨類--筆筒樹--是北部低海拔森林常見的植物,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向陽的森林。
  筆筒樹的葉柄上有刺,五、六十年代前的農民會用它們當「磨泥器」,用筆筒樹--葉柄串連成一個板狀,磨出蕃薯泥作煎餅、蘿蔔漿的蘿蔔糕,是我們小時候難以望懷,而現在想吃也吃不到的美食。
  台灣熱帶雨林,而阿里山終年雲霧,海拔2,200-2,700公尺,為雲霧帶,自然資源豐富多元,是台灣山區雨量最豐富、最潮濕的地區是蕨類植物的寶地。
  筆筒樹在熱帶雨林中,沒有季節之分,木本植物看不出年輪,也就不知道它們有多少歲;而筆筒樹甚至連形成層都沒有,樹幹不會加粗,所以就沒有年輪了。
  世界上的蕨類有2000多種,台灣的蕨類有600多種,老大是筆筒樹,老二是台灣桫欏,老三是鬼桫欏老四就是觀音座蓮。
  雙扇蕨也是侏儸紀時期古老的蕨類,葉脈二叉分支,葉形像一把破雨傘,所以俗名破傘蕨,全世界只有台灣、婆羅洲才有。聽說..曾有位 60多歲的南非學者來到台灣看到它時,感動得跪在地上 。
  原始蕨類現在共分為五大類:石松、木賊、水韭、捲柏、松葉蕨。 觀音座蓮的根是粗塊狀的, 瓶爾小草科及鹵蕨較粗大,如蘭花根。 海金沙會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綿延十幾公尺,是最長的蕨類,可當鼎炊藤。 特有水生蕨類植物—台灣水韭,水生綠化植物用。為世界級的保護植物,台灣水韭生長於淺池塘,常為沈水生物。全世界僅臺灣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屬的七星山夢幻湖有野外生產,海拔約 850 公尺,為臺灣稀有及將滅絕之植物。 木賊--莖有接節,摸起來有粗澀割手的感覺,因為含有矽質,莖枝可當刷子用。 芒萁—中古蕨,中華裏白、手工藝品,葉柄可以編織各式各樣的籃子。裏白科植物是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也是火災後可以急速復原的植物。
  南洋巢蕨又稱為南洋山蘇花,嫩芽是近年來很風行的野菜(炒山蘇),是野外求生的重要植物。
  最近認識兩種較特殊的蕨類,它是半邊羽裂鳳尾蕨,又叫半邊旗,非常特殊的植物,生長在低海拔的山區,可美化庭園、盆栽及藥用。 栗蕨—陽明山區常看到的植物,它的植株是有毒的,不可食用,羽片及小羽片對生,無柄,葉軸兩側有四個基小羽片像隻蝴蝶形狀,又有人叫它是火山植物,為什麼 ? 蕨代美人,有待學習,看能不能--蕨處逢生,然後--蕨色魅影、蕨代風華、在來進入「風華蕨代」的世界。好誇張喔!不好意思啦
  蕨類植物在距今四億年前便出現了。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在地球上已有非常久的歷史,因位於亞熱帶地區,因地理環境,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超過六百種的蕨類,佔全世界百分之五的種類,高居世界第一。這些都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有待我們善加保護和利用。
                                                       連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