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0612連紫君老師課後心得─Taipei is a fern garden:郭城孟老師

  不開花,沒有果實與種子,以孢子繁殖 。台灣北部地區因多雨,有熱帶雨林高山的生態環境,才能有成片的筆筒樹林,由如侏儸紀時代風光。是大型的樹蕨類植物,在四億年前,種子植物尚未出現,蕨類曾經是陸生植物的主角,被稱為是低等維管束植物協助運輸水分並支撐植物體,蕨類長得較高大,森林的底層第一層以及林冠層,都由蕨類植物占據。是侏儸紀時代的孑遺植物。並於2億年前,種子蕨變成煤礦—化石。煤炭就是古時蕨類森林經地殼變動而行成,是一百萬年到四十四億年前植物死亡後殘骸分解逐漸形成的,稱為化石燃料。形成煤的植物可能生長在沼澤地或河流三角洲。當他們死亡後,殘骸經過細菌腐化分解而轉變,在沼澤地下形成一厚層物質。經過無數的歲月變成煤炭。
  種子植物松、杉、柏科出現後,蕨類的競爭力不如種子植物,漸漸退居森林底部,高大的樹狀蕨類,只剩桫欏一科。筆筒樹--葉痕斑斑,基部有厚厚的黑褐色氣生根,將莖幹包得緊緊的,並且年年長出,幼葉捲旋狀(像?號),「?」號,就是,提醒我们活到老學到老,它有金黃色鱗片保護,毛茸茸的問號,是大型的羽狀複葉。葉片集中莖頂向四周展開,老葉脫落後,會在莖幹上留下三角形的橢圓形「葉痕」,樹幹看起來就像蛇一般,所以稱「蛇木」。可製成美觀耐用的筆筒,蛇木板、蛇木柱、蛇木盆、蛇木屑等園藝用品,常被用來栽培蘭花。或是野外求生食物,人們會用它筆直的莖幹作便橋或工寮的支架,樹木狀蕨類--筆筒樹--是北部低海拔森林常見的植物,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向陽的森林。
  筆筒樹的葉柄上有刺,五、六十年代前的農民會用它們當「磨泥器」,用筆筒樹--葉柄串連成一個板狀,磨出蕃薯泥作煎餅、蘿蔔漿的蘿蔔糕,是我們小時候難以望懷,而現在想吃也吃不到的美食。
  台灣熱帶雨林,而阿里山終年雲霧,海拔2,200-2,700公尺,為雲霧帶,自然資源豐富多元,是台灣山區雨量最豐富、最潮濕的地區是蕨類植物的寶地。
  筆筒樹在熱帶雨林中,沒有季節之分,木本植物看不出年輪,也就不知道它們有多少歲;而筆筒樹甚至連形成層都沒有,樹幹不會加粗,所以就沒有年輪了。
  世界上的蕨類有2000多種,台灣的蕨類有600多種,老大是筆筒樹,老二是台灣桫欏,老三是鬼桫欏老四就是觀音座蓮。
  雙扇蕨也是侏儸紀時期古老的蕨類,葉脈二叉分支,葉形像一把破雨傘,所以俗名破傘蕨,全世界只有台灣、婆羅洲才有。聽說..曾有位 60多歲的南非學者來到台灣看到它時,感動得跪在地上 。
  原始蕨類現在共分為五大類:石松、木賊、水韭、捲柏、松葉蕨。 觀音座蓮的根是粗塊狀的, 瓶爾小草科及鹵蕨較粗大,如蘭花根。 海金沙會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綿延十幾公尺,是最長的蕨類,可當鼎炊藤。 特有水生蕨類植物—台灣水韭,水生綠化植物用。為世界級的保護植物,台灣水韭生長於淺池塘,常為沈水生物。全世界僅臺灣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所屬的七星山夢幻湖有野外生產,海拔約 850 公尺,為臺灣稀有及將滅絕之植物。 木賊--莖有接節,摸起來有粗澀割手的感覺,因為含有矽質,莖枝可當刷子用。 芒萁—中古蕨,中華裏白、手工藝品,葉柄可以編織各式各樣的籃子。裏白科植物是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也是火災後可以急速復原的植物。
  南洋巢蕨又稱為南洋山蘇花,嫩芽是近年來很風行的野菜(炒山蘇),是野外求生的重要植物。
  最近認識兩種較特殊的蕨類,它是半邊羽裂鳳尾蕨,又叫半邊旗,非常特殊的植物,生長在低海拔的山區,可美化庭園、盆栽及藥用。 栗蕨—陽明山區常看到的植物,它的植株是有毒的,不可食用,羽片及小羽片對生,無柄,葉軸兩側有四個基小羽片像隻蝴蝶形狀,又有人叫它是火山植物,為什麼 ? 蕨代美人,有待學習,看能不能--蕨處逢生,然後--蕨色魅影、蕨代風華、在來進入「風華蕨代」的世界。好誇張喔!不好意思啦
  蕨類植物在距今四億年前便出現了。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在地球上已有非常久的歷史,因位於亞熱帶地區,因地理環境,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超過六百種的蕨類,佔全世界百分之五的種類,高居世界第一。這些都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有待我們善加保護和利用。
                                                       連紫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