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6/11讓蝴蝶蘭再次飛舞-過完年的蘭花如何種植-- 邱政代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吳芳婷

        611日我們綠化志工培訓課程請來了一位蘭花業者的千金吳小姐,課程是講如何讓蘭花再次飛舞
    蘭花人人都愛花期長最少可撐幾個月已上,花色多,姿態美,病蟲害又少,記得以前我曾買過蠟質花朵的蘭花,在我家中開了5個月之長,讓我又驚又喜,最後我將它送給了一位愛蘭花的朋友。蘭花每年只開一次,不像稻子每年可2期,而要讓蘭花如何再次飛舞其關鍵是日溫差需攝氏10度以上才能使花芽分化,我們名漳的園藝花農是世界出名的棒,尤其每年要過年時幾乎家家都會佈置一盆美麗的蘭花,放在客廳使家中生色不少。因此花農業者都會在過年的前34個月即將蘭花的植株裝車載到山上等花芽分化(因山上氣溫低)再在到山下的溫室等待花朵漸大再再到花市賣好價錢。
    任民國90年時,我曾到職訓中心去上園藝的課程,現在想起來那陣子是我這一聲生最快樂的時光。三個月中美日上著我最喜愛的園藝課,並且還學習到一般外面不曾聽過與不曾開過的瓶苗製作及蘭花的組織分生法。我們每個學員可製做2瓶花苗,當然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好高興的是我2瓶花苗都成功了。平日即使不在花市值勤時,我也會到花市去買兩盆蝴蝶蘭來供佛,而當花後又將重新整理根部及施肥使其再次花開即是最最快樂的事。

6/11讓蝴蝶蘭再次飛舞-過完年的蘭花如何種植-- 蔡麗華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吳芳婷

   今天的主題,對我種植蘭花的經驗-廔屢失敗。每年年慶必買的蝴蝶蘭,花美,品種又多樣,顏色鮮豔,包羅萬象,真的賞心悅目!但是種植間開完花後,就再見了。最好的壯況是老葉枯黃,或有長新莖,可是也一樣,不久之後就死了。老師今天主題真的可好好仔細的聽。
1、重新種植
2、照顧方式
3、常見問題
綜合以上的問題,老師先以照顧方式說明-老師説生物都是有生命適應力很強和人一樣。每人都有自己最好的生存方式和種植。以蝴蝶蘭種植方式為例:種植方式環境,溫度,通風 這三方面都會影響到花的生命。蘭花對溫度受耐力很強,無論熱或冷,上下5度之差。選擇環境,和種植品種,預期開花成功,提供施肥還有澆水習慣。材料之選擇也不是單一,例如:水草,樹皮,蛇木屑,花泡鍊石等。通風很重要,還要陽光,明亮不直射及注意是否有過度澆水。為讓植物長的更好,換盆也是其目的。
示範換盆:
1、換托盆
2、修剪花梗
3,材料 (自行決定)其水草不建議重複使用
4,剝開舊的水草
5,枯根,乾剪掉(預留0.5公分,癒合能力)
6,一支種一盆(建議透明盒)
7,選擇盆子的大小(有關空間和材料)等以上都是靠經驗累積,尤其須換盆選材質加肥料,這都是我沒做過的,難怪種不成功,今天吸收了很多老師經驗,家裡還儘存一盆,也是蝴蝶蘭,20日值班後,買了些材料,打算如法炮製一下,希望有了老師敎導,學會了怎樣照顧及養花,也希望最後能有機會成功。



6/4節氣節慶與園藝治療-- 熊正煇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節氣是我國所獨創,一年中氣候寒署變化的周期規律,到了什麼節氣,就會有什麼樣的氣候,季節、氣候的變化對農事生產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們的祖先創造、發明曆法起源於黃河流域。陰是以朔望月為基準,而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為基準。所以二十四個節令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八個節令都在季節變化的階段,所有生理功能較差,抵抗力較弱碰到氣候變化對氣溫的適應與調節就會出現狀況。所以因時而食、而養24節氣養生智慧與農事有關也是人們健康與否。農民曆法有記載正月蔥、二月韮、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蘿蔔,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的血色素在夏季時會降低,冬季升高,節氣交替產生天氣變化對人的生理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節慶與園藝治療可由新年貼春聯,元宵節蘿蔔提燈,母親節以花傳情,端午節~艾草平安素香包.粽,父親節-香椿,七夕情人節,中元節-艾草除障袋,中秋節-柚子娃娃.柚子醬,冬至搓湯圓,聖誕節-祈福樹。
   連結園藝治療利用花、葉、種子、蔬果,配合節氣與本土節慶來而增添生活趣味,結合天地,人的感情照 顧與觀察另一個生命,促進人們身、心、靈、的健康配合台灣保健植物園藝治療,如艾草、薄荷、魚腥草、左手香、認識平安植物,潤肺茶、除障平安包,……融合五形五色的養生觀。在節氣與節慶的園藝治療能夠吃到當令的食物,把玩香草植物,蔬菜瓜果,是一種生活上的感動,讓生活融入大自然節氣是園藝治療的融合,變化就是最佳的人生優而養生活方式  

6/4節氣節慶與園藝治療-- 郭美鳴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宇宙萬物,都隨著大自然春夏秋冬四時的運行滋養茁壯。人類的文明也隨著四時的運轉,有著不同的節慶文化與民俗活動。在我們台灣地區,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可讓人們遵循大自然的節奏,跟著大自然走,進而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順應自然,四時推進,在不同的節氣節慶活動裡, 有着不同的節氣節慶植物。尤其是現代人緊張忙碌的生活裡,若是利用節慶活動來放鬆心情放慢腳步,利用節氣植物來營養、保養或食療,則更加能夠促進身心的健康。若是利用節氣植物與園藝治療,則能使身心靈更加的健康。
    由於大自然是大周天,人體是小周天,因此,將節氣植物搭配五行、五色來運用,更能養生與保健,必然獲得更多的滿足與快樂。感謝黃盛瑩老師精彩的講解,收穫滿滿。
後記:
健康靠三養:營養、保養、修養。
1、春天走木,木屬肝,肝是綠色…… 不生氣不憂鬱,多吃綠色植物降肝火。
2、初夏走火,火屬心,心是紅色……要曬太陽,多吃紅色植物和降心火的植物,也可插紅色的花。
3、仲夏走土,土屬脾胃,是黃色……多吃黃色植物或根莖葉植物, 插黃色的花,可以開脾胃、促進食慾。
4、秋天走肺,肺屬金,金是白色,……多吃白色植物可潤肺。
5、冬天走腎,腎屬水,水是黑色……多吃黑色植物補腎,也要補骨。

6/4節氣節慶與園藝治療 --柯美珍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上完了 2 次黃盛瑩老師的園藝治療課程,歸途中走在籠罩著朦朧月色的巷弄間,空氣中瀰漫著香香甜甜的月橘香氣,有小小幸福的感覺,頓時覺得全身充滿了正能量。黃老師多年來以植物園藝療癒方式, 幫助了許多不同年齡層之身心不便者, 從老師播放的影片中看到她指導肢障朋友與視障朋友合作種菜,透過彼此的幫忙完成原以為不可能的工作,即使只是摸摸泥土,臉上亦呈現出由心的笑容及導引失智老人與患有罕見疾病的姐弟寄情於花草間, 而促使他/她們頓時忘掉身體上的不便,或打開塵封已久的心靈, 或逐退鬱悶的心情, 敞開心靈,甚至展開笑顏, 都讓我感動不已。
  老師教導我們如何透過節氣當令的蔬果、花草營造節慶的氛圍,之後在不同的時光再遇到相似的情境,自然就會聯結起當時人、事、物…的情形,再次感受昔日的種種, 我覺得非常值得用來經營生活並與人分享,這是課程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我很喜歡拈花惹草, 透過種植並觀察其生長情形,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由播種子到長成一棵樹(竹柏、棋盤腳、酪梨)、或用修剪下來的枝條/嫩葉扦插(茶花、梔子花、竹柏、金露花…),看到萌芽,由小漸大,由一株變多株,感到很開心;在建國花市值勤時,常常有民眾分享種植經驗,忘了 5 分鐘的諮詢時間(我們會婉言提醒),可見種植可讓人舒壓、開心、 有成就感…, 我們照顧它們,過程中有時得到物質上的回饋, 也讓我們精神感到舒暢,上完了這 2 堂植物園藝療癒課程, 更讓我感受到植物與我們始終有著密不可分的情感, 善用種植,我們對自己或他人還有很多事可做呢!
   由衷感謝主辦單位盡心安排這多樣的課程及聘請學識豐富、有實務經驗、教學內容豐富且熱心的老師指導我們, 讓大家收穫滿滿, 相信對日後服勤有相當大的助益,再次感謝!

5/28我們與螺的距離--從人類學看台灣福壽螺問題 --連紫君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蔡晏霖

   田螺腹足綱軟體動物,拇指頭大小,有角質口蓋,是以前鄉村田野的鮮美野味,然而時代輪替,出現外來種入侵,福壽螺肉質較硬口感不佳帶有寄生蟲和細菌,造成台彎水稻出現夭壽螺人人喊打。在日本尊稱福壽螺為(稻守貝),阿根廷不但沒有人覺得它會危害,還認為牠們是地景變遷的代表性物種。福壽螺在大家的印象就是壞了水稻幼苗、水生植物。如果利用有機農法苦茶粕或殺螺劑對付福壽螺,其實這兩種都會連帶殺死許多水中生物,所以農民寧可徒手撿螺。
   福壽螺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下游,巴西東南地區等地,1979年國人私自引進台灣,因繁殖力強,生長迅速,有些人認為有利可圖,於1980年大量養殖推廣,成為外來種入侵最大危害綠色植物之螺類。
   福壽螺與田螺相似,形狀.顏色大小有區別,一般田螺呈淺黃褐色,螺椎尾平而短促,螺蓋篇扁。而福壽螺適應環境生存能力很強,繁殖快,福壽螺下的蛋,粉紅色的卵,迅速擴散河湖及田野,且破壞蔬菜糧食作物生長,又是雜食性,造成蓮藕危害,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使得周圍居民帶來健康問題。為防治福壽螺以化學防治為主,然後輔以人工防治,養鴨食螺是生物防治法之一。如果選用化學殺螺對水體毒性大,嚴重污染水質,施藥量大,成本高,效果不佳,人工防治,所以利用人力摘卵撿螺,集中銷毀。福壽螺主要集中在徑河渠道中,和水溝低洼積水處越冬,因此要結合冬修水利,整治溝渠是集中消滅的有利時機。
    田螺適合在沒有污染的環境生長,一粒田螺九碗湯,表示以前窮困勤儉仔用。其實喜愛吃螺類,包括田螺如未充分加熱煮食,容易使人體感染,所以一定要煮熟再吃。

5/28我們與螺的距離--從人類學看台灣福壽螺問題 --曾秀珍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蔡晏霖


   在台灣人人喊打的福壽螺,在日本竟然被尊稱為「稻守貝」!而在原生地阿根廷,不但沒人覺得福壽螺有危害,還被生態解說員拿來當作認識地景變遷的代表性物種?“福寿螺在大家印象中就是壞,秧插下去,一兩天就不見了,“所以我们剛開始也是抱持着除惡务尽的態度。惯行農法以殺螺劑對付福寿螺,有机農法则用苦茶粕,但是这兩种方式都会連帶殺死許多水中生物,許多小農寧可徒手撿螺。  于是大家就因为撿螺而發展出革命情感,有人設計捕螺陷阱,有人發明「捕螺神器」、一耳聞福壽螺在晚上九點到半夜三點最為活躍.小農們就各自套著頭燈披星戴月,在田中摸黑撿螺。
     台灣把福壽螺視為頭號公敵,連不務農的人看見粉紅色卵塊都會心生嫌惡。那麼在福壽螺的原鄉──阿根廷,此螺與人類、與整個生態環境的關係又是什麼?在阿根廷,沒人介意福壽螺,螺類學者喜相逢。「當地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福壽螺有危害,是理所當然存在的原生種,」原以為福壽螺在老家必定舒適過活,結果竟然「沒有想像中的happy。」那邊的稻田是採取「乾式直播」法,播種後等秧苗長大以後再放水,此時福壽螺已經啃不動。還有天敵的威脅,「有兩種以福壽螺為主食的鳥類,螺鷹和秧鶴,所以那邊沒有福壽螺還真的不行,不然這些物種會受到影響。」最有趣的是阿根廷的學者們見到遠來訪客,相見恨晚熱情以待,不僅紛紛拿出瓶瓶罐罐的螺類珍藏,更熱心帶著他們到處尋螺。台灣團也回報以別出心裁的福壽螺造型巧克力禮盒,以及螺卵貼紙等周邊設計精品。

5/28我們與螺的距離--從人類學看台灣福壽螺問題-- 李玲如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蔡晏霖

    上完這堂課,我們了解福寿螺來自阿根廷。四十年前,國際間農技團的交流,由不肖商人挾帶私入,以一隻種苗三百元售出。為了投資得利,幾乎是全民運動。不只是台灣,甚至日韓,東南亞各地皆是。其後發覺肉質不佳,原本備受照顧之螺,被拋捨棄之,四處流放,造成大自然與農稻,'大的迫害與损失,變成人們數十年來的魘夢。以宜蘭深溝農田之調查,一分地(約三百坪)就存有二萬隻螺,這是很可怕的數量。加上牠在水裡以鰓呼吸,旱地裡以肺呼吸,在台灣缺乏天敵,繁殖力強,食速驚人。以農藥除之,反是危害原生益種-石田螺與圓田螺 和多數水中生物,破壞大自然生態及食米安全。所以只能以撿拾除之,增加成本負擔。
  台灣稻米以濕地耕種,秧苗成長二十天才插秧,反而提供螺之最佳食源。但日本九州地區,現以旱田直播,加上天侯因素,控制螺數。秧苗五十天成大秧後,速入水退水,此時螺只以雜草為生,反而是除草救星。昔日 日本謂之夢貝之螺.現更名為稻守貝。現在深溝農民,漸次改進種植方式。秧苗五十天後才以大苗插秧機(如日本)種植。另有新興業者收取福壽螺為釣餌,視危機為轉機,轉螺害為生計。期待以上計劃早日完成,可以解除人們心裡的痛與無奈。那麼我們與螺的關係,就不再是敵我二分,糾結不清了。


5/28我們與螺的距離--從人類學看台灣福壽螺問題 --薛富禎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蔡晏霖


   認識福壽螺,是在1982年,當時居住於桃園縣龜山鄉頂湖的金湖二村時,附近鄰居拿了幾顆水煮的福壽螺請我們試吃,並說明在他池子中所飼養的福壽螺一顆要價300元台幣。經試吃,覺得螺的肉質軟爛,不若非洲蝸牛肥嫩適口。試吃後沒經多久時日,鄰居便將養殖的福壽螺池子清理了。
   謙稱在宜蘭種田的人類學家蔡晏霖教授,甫上課,就先考驗我們的觀察力,在PPT上秀了一張內藏有福壽螺數隻的水田照,要求我們點出福壽螺的正確位置及數量,很幸運地被我猜中共有14隻,也因此得到一枚文創紅包袋做為獎賞。之後,陸續秀出一些與福壽螺相關的照片和說明,也由此得知福壽螺生活在宜蘭水田的密集度,一分地竟然高達20,000隻。
福壽螺生根台灣成為強勢入侵種,應溯自1979年,不肖商人為了私利,將福壽螺,從南美洲的阿根廷引進台灣作為食用。由於繁殖力強,生長快速,人們認為有利可圖,又加上商人推波助瀾,遂在1980年大量養殖推廣。當時,一顆母螺曾叫價800元。蔡教授為了更增進對福壽螺生態的瞭解與防治方法,曾遠赴阿根廷、日本、菲律賓等地考察。發現入侵台灣人人喊打的福壽螺,在日本竟然被尊為「稻守貝」?!原來,日本多數稻田是採水旱輪作,此耕作法不利福壽螺生存。觀其防治方法有二:
1)穴盤育苗:讓秧苗生長約四十天,待長出四、五片葉子之後,方遷移至田間,此時,福壽螺已經啃不動葉片。
2)乾式直播:於旱地播下種子,待秧苗生長強壯後,才引水進入稻田。其間,福壽螺只能啃食初冒的雜草,因此反而變成農夫的好幫手,才獲得了「稻守貝」的美稱。又,其原生地的阿根廷國人,不僅未意識到福壽螺具有危害性,當地生態解說員還將福壽螺,用來做為認識地景變遷的代表性物種介紹。
蔡教授在福壽螺尋根旅途中,同時觀察到阿根廷,與此螺、與人類、與生態環境親密關係間有著深深地連結。當地的稻田應用了「乾式直播」法作業,雖使得福壽螺食物來源受限,但保護了秧苗,福壽螺依然可存活。而以福壽螺為主食的螺鷹和秧鶴,仍有源源不絕的食物。相對地當福壽螺消失,這些物種也將受到生存影響。
宜蘭的友善小農社群日日與螺為伍,從最初格殺勿論的「打怪」心態,逐漸發現對親密敵人—福壽螺的認識不足,遂促成了福壽螺尋根之旅,希望找到從「人螺殊途」到「人螺共生」的可行之道。
      看似熟悉卻又不太熟悉的福壽螺,在聽過老師的講授後,終於對牠有了深一層的了解。

5/21綠友友 慢生活-綠色串接多元族群--陳錦梅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上黃盛瑩老師綠療課心得分享。
   由於酷愛植栽拈花惹草、參加局裏綠美化志工團隊,由此認識同好可相互砌磋.更多更好的栽種技巧認識更多植物,局裏也安排各多種課程.更拓展寛宏視野,了解生態多樣性與人們生活環境影響及關連。
  黃老師大願基金會有綠療園藝園功能可引導視障、肢體障礙、失能等學員用觸摸泥土、模擬搭架供植物攀爬,觀看植栽生長 、體驗 、模擬接觸土壤與植栽生長,老師也介紹教園藝治療的故事,受刑人、罕見疾病的、安寧病友等多元族群學.員得觸摸時的表情新奇生活體驗,喜悅之情,以綠色串接療癒,達到有益身心治療。

5/21綠友友 慢生活-綠色串接多元族群--黃淑華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好多年前,我們這一群產發局志工在上過黃盛璘和黃盛瑩兩位老師的課之後,兵分三路,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在幾個社福機構,推廣綠色療癒課程。志工們卯足了勁,倒也上得有模有樣,充滿歡樂。當時我們面對的族群大半是老人,少數是稍有障礙的學員。課程結束後,也曾觀摩了老師另一個綠療課程﹔帶領一群失能的孩子接觸自然,那真是一種超級的挑戰。
           志工們負責的綠療課程在那年活動後畫下句號,綠療活動朝向更專業的模式發展,因為推廣人員須有相關的證照,於是我們這群志工服務的重心變更為花市植病諮詢服務。事隔多年,再次聆聽盛瑩老師推廣綠療的經歷,她們服務的對象更多元更廣泛了,幾乎包括所有弱勢的族群,那份無私的愛心令人動容。
            老師服務的族群除了高齡長者、兒童、肢障人士外,還有學障、精障、中輟生,憂鬱症,臨終者,癌友,受刑人等等。聆聽老師娓娓道來一個個揪心無奈的個案故事,我似乎能感受到許多的無力和困頓,看到這些令人心痛的族群,尤其是和他們心手相連命運與共的家人,真是情何以堪!老師細細地述說著一群受刑人的故事,面對這些曾經有過暴戾經歷的年輕生命,老師的定力和願力要多麼強大啊!是那對綠療堅定的信念,才能一點一滴融化這些頑強的心吧!老師也分享著服務中輟生的經歷,這群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孩子,漫不經心,自我放棄的態度,很難用一般方式帶領,我也曾經有過服務這類孩子的經驗,也曾聽別人分享面對他們的挫折,此刻我更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還好最後找到了更適當的方法,轉請探險教育團隊接手。
            幾年下來,老師不改初衷,持續用愛努力耕耘:那用腳插花的女孩﹔那終於願意敞開懷,表達心境的受刑人……,一個個無形中的改變令人感動,大自然顯然真正的擁抱了他們。人加木就是「休」,綠療讓人生養休息,讓人重新出發。大自然的力量無遠弗屆,就如同日本生態攝影家星野道夫說的:「人可能有兩種重要的大自然,一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周遭的自然。比如說路邊的草花…﹔另一個,則是與日常生活無關的,遙遠的自然。並非一定要到過那裏,只要心裡知道那裏有大自然,心靈自然就豐富起來。」讓我們常常接近大自然,想到大自然,這樣生命必然充滿生機與力量。

5/21綠友友 慢生活-綠色串接多元族群--薛富禎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首先恭賀盛瑩老師榮獲今年《講義》雜誌主辦POWER教師《特教榮譽獎》。
黃老師曾經是明星國中升學班的王牌英文教師,因緣際會轉換跑道而成為園藝治療師,並且投身於園藝治療教學相關領域已有十年資歷。
  初次上老師的課是在2011年,產業局因應綠化志工增加服務型態,將服務對象擴展至安養中心、養護機構,因而特別聘請(大黃老師)盛璘和(小黃老師)盛瑩開設〈綠化療癒〉多堂課程,供志工們學習操作技巧及吸收新知,以便於日後設計其解說內容做為教學使用。結訓後的志工在教學中,利用台灣本土藥草(魚腥草、到手香、艾草、紫蘇、蘆薈、空心菜、地瓜葉……)教導安養中心的長輩們動手種植,藉由五感導引的活動,帶動歡樂的氣氛,撫平長輩們情緒得到心靈療癒。及至2017年,再次聆聽老師講授園藝治療進階版,亦即¬利用從事園藝活動,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協助「益康者」達到身心愉悅或治療的目的。盛瑩老師視植物為伙伴、最好的醫師,而她就是連結植物與人之間的橋樑。
  今日課程內容,是針對綠友友—視障與輪椅群者的園藝治療。平常人輕而易舉的動作,對於特殊族群而言卻是困難的。有鑑於此,園藝治療師透過規劃、設計與指導,利用植物做為媒介或栽種或活動,營造人與植物的親密感,讓人的情感從中找到依附,增進生理與心理的機能,結合精神的投入、希望、期待、收穫與享受的過程,達到治療、教育與復健的效果。治療師設計課程用以創造無障礙且〈共融〉的自在生活。
  很喜歡老師所舉的小二過動兒例子:對植物栽植和園圃整理興趣缺缺的小朋友,在盛瑩老師建議下,開始去抓捕啃食葉片的小蟲,後來無意間發現土壤中的蚯蚓,引發了他的高度興趣,進而飼養蚯蚓,並且樂在其中。尤其,在提供給需要蚯蚓用來增加菜園肥份的小朋友贈與過程中,讓他變得有成就感,生活有重心。

5/21綠友友 慢生活-綠色串接多元族群 -- 蔡燕珠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黃盛瑩


  第一次聽盛瑩老師的課已經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時我只覺得親近植物、摸植物、種植物、玩植物......真的是一件快樂而忘憂的事。
那是個研習課程,每一堂課每位志工伙伴都很忘我,下課後又期待下一堂課的到來。後來課程結束我們還學以致用的到老人安養院分享所學,看到那些長輩的滿足感,心裡總會有濃濃的踏實感:原來我們也可以用植物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多年後再看到老師,她依舊不改往昔的熱誠。可以肯定:今日我們又可以收穫一籮筐.(老師以多個實例來分享經驗,以下就擇二簡述心得)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種花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但如果視覺有障礙?如果腳無法站立而坐輪椅呢?可以種花嗎?這問題突然讓我們語塞。讓視障族與輪椅族一起合作,輪椅族的腳不方便但視覺仍然可以,視障族的視力不靈光但身體的狀況還ok,如果讓彼此成為搭檔,用各自的優點來彌補對方的不足,這樣應該會有好效果出現。這就是族群融合。我們為老師的創新而豎起大拇指。
*首先得設計高床花台使輪椅族可以坐著就能動手操作

*同時要把周遭設計為明亮的環境,然後帶領者要先親自體驗一番,看看是否有啥東西不安全會絆倒視障者?有則除去。就是要大自然和人之間無障礙的融合.

*再來就讓兩者互相幫忙,一定可以有不同的體驗產生。這也是所謂的族群融合。

很難忘記老師說了一句:老了,最後一輛車是輪椅,或許有天我們也會坐上,如果坐著輪椅也能動手種花草,那也是一件很舒心的事。如果每個人有時可以反過來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那麼社會將會更溫暖!

   一般社會大眾對受刑人的感覺應該都是帶著苛責的心或者存著畏懼感,大部分人不會想要接近他們,更何況還要給他們上課,這是一種挑戰,但盛瑩老師接受這個任務.......
為受刑人與植物搭起友誼的橋樑,這是一群因為家暴而被送入監獄的人,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要打開那個鎖住的心扉是一件很難的事,更何況上課的工具有限制很嚴格:不能給剪刀、針、繩子.....,因為這些都可能成為武器,即使是有很多的限制,但打開受刑人的心扉是目標。總要有開始,有現成的教材,到獄內剪植栽的花,請學員用最簡單的方式在一個板子上拚出曼陀羅圖案。5147是一位學員的代號,開始時這個學員在課堂內完全不動手,偶而眼睛看一下別的學員行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老師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著學員,並沒有理他。再來的課程裡,慢慢的他也開始動起手來,用不同的花瓣拚起自己的曼陀羅。老師輕輕走近他,問?你的圖有名稱嗎?他隨即回答:孤獨。!找到那個心扉了,他的心靈是孤獨的。雖然離進入他的心靈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慢慢由玩植物、動手做植物....或許有一天可以讓他心靈之牆卸下。
附註:曼陀羅Mandala來自印度梵語,是古印度供奉諸神的場所,在藏傳佛教中以繪製曼陀羅作為心靈修持的方式,被稱為容納宇宙智慧的曼陀羅。曼陀羅的核心是從中心向四周發散的圖案,給人感覺很神秘,從中心向外延伸,擴展從有限到無限。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x8r5rer.html

   人,最早都來自原始的大自然,每個人的心底深處對於大自然總是存著思念,尤其到了郊外看到綠色植物就會有無比的舒暢與歡愉,所以當我們心理生病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出去大自然散心、要去接近花草樹木。
但在這繁忙的工商社會有時大家都排不出時間去野外,那麼就有人為的公園或花園產生了。它們依舊可以使心理受創傷的人或工作勞碌的人,心靈得到舒緩與平和。就如以上兩個實例。所以我們得到結論:園藝是可以療癒人心的。如果可以,願我們大家可以攜手走向大自然。

5/14里山守護與手作步道 --曾秀珍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徐銘謙


  「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今台北)到噶瑪蘭廳(宜蘭)之間主要的交通路線,200多年前,因為大量移民開墾,發展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與南路茶道的交通系統。
  北台灣最早一條東西向通行命脈淡蘭古道北路(官道),已全線修復完畢。推薦燦光寮官道、楊廷理古徑、入蘭正道三條發展最早的歷史古道群。樟之細路:結合泰雅、賽夏族語的樟樹和客語的小路之意。一個很美的名字,一群很美的道路,從桃園龍潭順著山勢一路蜿蜒到台中東勢,總長約380公里,幾乎要和台灣的南北縱長差不多,很不可思議。以台三線為主幹,串聯古道步道、農路小徑與公路。這互相連結的古道群,現在取名「樟之細路」,源之於早年樟腦是台灣經濟產業的大宗。而樟樹的種植多分布在低海拔的丘陵地,這些路線便跨越其中樟腦生產和運輸的主要區域,象徵著記錄這段先民開發史。
    如今,古道的運輸功能不再,成了自然休閒步道。然而,它存在的意義不僅於此,在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號召與帶領下,志工們以手作步道的方式,展開多段古道探勘與修復作業,企圖循著先民的腳步,找回那段生活與文化的軌跡。

山海圳 國家綠道:台灣第一條以*綠道*為名的長距離步道/自行車道。橫跨5種氣候帶林相、4大族群文化圈、串聯兩個國家公園、三個國家風景區。總長177公里。


5/14里山守護與手作步道--熊正煇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徐銘謙


  
  千里步道是我多年來的夢想,百年古道,郊山綠道,体驗自然療癒,林澗的木橋親山親水,遇見最珍稀生態 動物,展望最美的綠色大地。然而手作步道是一種精神,用手以跨越時空尺度工法,修築施作手護林間山徑與古道,就是用手能作的步道設計施作與維護,利用就地取才,避免傷害環境而做出符合多人使用的機會步道。路是人走出來的,人只要走入自然,對自然將會造成深淺不一的破壞,為了破壞生態能降到最低,公共休閒,健行的需求美感安全性取得平衡。里山守護是今日台灣及世界各地也開始有實踐里山社會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創造一個兼顧生活,生產,和生態的永續經營,也符合平原,高山及包含社區山林和農業改變,生態環境,野生物種棲地,防災,集水區保護等為目地。
如今水泥步道的鋼材設備,因不易維護常有看不到腐朽,損壞,基礎不穩的危險,路人以為是安全而習慣依靠,反而容易發生危險。然而手作步道融合就地取材調整施作,破壞性低,穩定性高,無水泥,欄杆,鐵柱,達到自然,生態安全舒適,路人會衡量自己,就會更加小心,不易發生危險,達到自然,生態,安全舒適,對自然山徑和現場生態影響降到最低,並考量步道使用者安全,就是最好的守作步道。

5/7新世界鬣蜥大冒險-- 余棼蘭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游崇偉


   哇!那麼多精彩的照片,令我們大開眼界。老師生動的介紹他的生態冒險,足跡遍及全世界。
      拍攝技巧、等待最佳光影、耗費的時間、精力無可數計。有中國雪豹、婆羅洲雲豹、北極獨角鯨、北極熊、蘇門答臘紅毛猩猩.....多得大家驚喜連連。
      多明尼加的犀牛鬣蜥是保育類不能出口、瑞克氏岩鬣蜥雄的有花紋、頭上有肉瘤。大開曼島有藍岩鬣蜥和綠鬣蜥。聽課才知台灣南部也有綠鬣蜥。加拉巴哥群島生態豐富,有求偶時膨大喉囊變鮮紅的雄軍艦鳥、有藍腳鰹鳥、有色彩燦爛的陸鬣蜥、還有長相醜陋兇惡的海鬣蜥卻是吃素的,牠吃海藻。還有巴靈頓鬣蜥背上的刺全倒向右側,冷天時不能給牠吃否則會死,因此牠整個冬天不吃,太有趣了。


4/30都市裡的生態環境設計--李玲如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潘一如

  上完潘老師的這堂課,發現參與此工作的專業人士們,在平日生活中,即是生活藝術家。隨時在觀察 探索每一個地景環境主要的需求。去除阻礙與缺损,選擇適地適種之植物。在不同地質氣候區,營造最佳生態環境,能成為都市社區,人与動植物,生物共享的優質環境,也给下一代留下深刻 ,親切,正面的教育,延續大自然的美好。
1.木栅永建生態廊道,成為偏僻山邊的奇蹟。當地学生最直接受惠。馬明潭湧水,黏度高      的土灰泥,用碎石舖面再增設大石塊,成為螢火蟲的生存繁路程。
   2.大安森林公園,在建國、和平、信義、新生四條主線道間,是大台北都市之肺,生態的       跳島,市民可深呼吸之處,也營造螢火蟲適居之地。為了改善鳥島水質優養化,計劃       引進活水作為循環,增設水撲滿 水循環等設施,選栽池中池岸之適生植物,讓生態環       境更進化。
  
  以上,感謝專家們的集合智慧,投注的心力,讓我們享受到豐美的果實,也讓我們知緣惜    福,珍愛一切。

4/30都市裡的生態環境設計-- 蔡麗華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潘一如


今天老師講的主題是都市裡的生態環境設計,這是很難得又對台北市民很不簡單的一門工作。老師以台北市綠地與生態,城市作架構。
準備工作首先:
1 .閲讀地景
2.觀察環境特徵。 
3.勘查有山有水。
4.樹,文化,地質.的印象記憶。      
5.水岸判定是否有何植物等。
又如何以生態設計的介入又簡潔方便,事前要做很多的準備及困難老師都得一一解決和克服。重要的是要創造新的生態(改變環境)又不影響生態。如何以生態設計的介入,又簡捷方便。
老師以依台北都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為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的營造及管理,特地將原本不適的工程改造螢火蟲棲地。規劃工程如下1.活水整地,保留大樹2.植生護土,3.試水工程,多樣的綠化棲地工程4.多樣水岸邊植物棲地工程5.人行道路燈的特殊改良,減少光害6.無障礙環境及創造美學等。
以上讓台北市民走入大安森林公園,感受到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之肺,有陽光草地,是兼休閒.敎育.保育.生態敎育的綠化公園。

謝謝老師,以專業認真的態度,給予上了一門課。再次感謝。

4/23簡易外觀診斷與樹木修剪 -- 陳素芬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陳鴻楷


陳鴻楷 老師是一位非常專業的『樹醫生』,他懂得如何與樹木對話。
今天透過『簡易外觀診斷與樹木修剪』的課程,雖然我還不能和樹對話,但今後我會試著去理解,不去為難樹。

課堂上陳老師提到:「機車族每次停紅綠燈的時候,不停在停止線,都會往樹下去鑽,
去躲太陽!!
!! 我就是那個大樹下好遮陰的…
其實老師要陳述的重點是:
我們需要樹的時候是這樣態度,但是當樹妨礙到人類的時候,二話不說馬上就砍了!!
在感受樹對大地的重要以及生命價值,我們必須尊重每棵樹,尊重我們的生命夥伴!

從前對於樹木修剪完全沒有概念,不知道原來修剪枝條的學問這麼深遠,關於下刀的位置、依照枝條直徑的大小調整修剪的方法,以及修剪後癒合組織要如何完整包裹傷口才能避免腐朽入侵,使樹木的結構強健,經過這次課程後有了基本的概念。
另外,經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可以掌握到必須檢查的部分及方向,懂得分出正常與不正常的樹木,希望我們周遭的樹木都可以健康生長,讓環境中的碳可以降低!老師講解清楚明瞭,讚!

4/23 簡易外觀診斷與樹木修剪--連紫君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陳鴻楷



 (太陽之子)之稱,既是說櫻花是陽性樹種,必要條件就是陽光,喜排水良好,而且土壤要偏酸性PH質在5.5/5.6通風良好。且病蟲害的發生,來自高溫多濕,櫻花的種植是淺根性,8-10公尺的間距讓陽光充足照射到枝條,有利開花。
   
  櫻花有很多不同品種,為了種好一棵櫻花最重要的就是要選苗,健康的苗木分枝結構要良好,如果是用嫁接的苗木要讓嫁接的位置,於苗木幼年時與低處嫁接,所以櫻花小苗宜用「棵根」種植,種植前把3分之2以上的雜根除去後泡水3小時,將緊縮的根系梳開,可免日後盤根,所以在春天未發芽落葉後是最佳種植時間。 有些櫻花種植不耐風,要避開風大,選擇日照充足排水良好。而種植的樹穴環境最重要底層排水狀況要有充足的有機質與肥份。有黏土的土質要改善土壤,使其通氣排水良好。所以定植的樹穴.長,寬為200公分,深度50公分,同一塊地重覆種植容易造成輪作障礙,所以以一個月後再種植,等吸收充足水份,經歷降雨或澆水就是最好的土壤改良。要讓櫻花更美,枝條要修剪,櫻花是維養植物,非常嬌嫩,易造成蠧蟲,天牛病害行成流膠問題,必須由源頭找出蟲害。花苞位在枝條前端,合理修剪,不應修剪樹梢,要以枝條基部進行修剪,枝條間距至少60公分代表樹勢優良,避免平切,造成積水,應在傷口周圍塗抹消毒劑隔天再塗抹一次,而修剪要確認長男地位除去次男,三男的競爭。所以為什麼有句「剪櫻花的是傻瓜,不剪梅花的也是傻瓜」的俗諺,所以櫻花不宜常修剪,這樣一來開花量多,生活周遭的樹木可以更加健康,安全,美麗。


4/23 簡易外觀診斷與樹木修剪 -- 鄭景仁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 陳鴻楷



一、樹木的根系可以延伸得比樹冠滴水線更遠。
1.木質化結構支持根,主要支持、固定、儲存、運輸的根。
2.淺層的非木質化根,主要吸收水分與無機鹽的根。
3.栽植之前就要有目標樹形計畫,目標樹形多大,植穴整備範圍就要符合大小。

二、樹木的問題,要遠看、近看、樹下看、樹幹上看,甚至從樹頂往下看,才能看出真正的問題。

三、樹木的風險評估
1.確認可能的標的
2.對樹木的立地進行評估
3.評估樹木塌壞的可能性
4.評估樹木會影響人或財產的可能性
5.評估標的價值和潛在損壞,以估計塌壞程度
6.估算出樹木的風險
7.依其調查的結果,給予風險緩解措施的建議

四、五招判定危險樹木
1.樹幹腐朽深度超過樹幹直經的2/3
2.樹皮開口程度超過周長1/3
3.樹幹長出蕈菇類
4.樹幹根部有空洞或裂傷
5.推樹幹2~3次,基部是否搖晃

五、預防勝於治療
1.適地適種
2.選擇良好品質的苗木
3.正確種植並提供良好的前期照顧
4.適當的維護方式

六、修剪目的
1.減少樹木傾倒或枝條斷落的潛在危險
2.提供樹冠之通透性
3.適度減少遮蔭和風阻
4.維持植株健康
5.調節花或果實生產
6.改善景觀
7.增進美觀

七、那些枝條需要修剪
1.不定芽
2.交叉枝
3.徒長枝
4.逆生枝
5.內側枝
6.平行枝
7.枯枝。

八、正確修剪方式:三刀法。

九、成年樹木修剪,一年內不可剪除超過25%,修剪時大樹比小樹容忍力低。

十、樹冠的清理、疏剪、縮減、恢復、提升,各有專業,不可隨性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