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20140612薛富禎老師課後心得─Taipei is a fern garden:郭城孟老師

壹、臺北誕生
大約在四百萬至二百萬年前,由於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歐亞大陸板塊的關係,隨著臺灣浮出海面,臺北也誕生了。
貳、蕨類王國――臺灣
※步入森林,一叢叢宛如由樹林裡跳脫出來的綠色精靈映入眼簾,其多樣多變的型態,駐守在森林陰溼的底層,就是我們今天課程的主角:蕨類植物。
※加拿大和美國合計約有三百九十五種蕨類。
※臺灣大概七百種,有蕨類王國的美稱。是最有資格談蕨的國度,隨便一個臺北的近郊山區都很容易找到五十種以上的蕨類。一些國外很少見到的蕨類植物,在臺灣到處都是,像是筆筒樹。
參、認識蕨類
蕨類是很古老的植物,約生長在四億多年前,它們比開花植物,甚至比恐龍更早出現在地球上。是一群具有維管束構造的陸生綠色植物。蕨類和其他維管束植物的不同之處,在於終其一生不開花不結果,利用孢子繁衍後代。
肆、樹蕨的型態、種類與生長條件
※一般蕨類都長得很低矮,而這類蕨長得較高、且有主幹,就像樹的樣子。大略有三種:筆筒樹、臺灣桫欏、鬼桫欏。
※樹蕨生長的必要條件:
1、具有熱帶雨林的氣候。
2、必須有二、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
3、霧林帶。
伍、蕨類植物與生活
※追溯至遠古時代,約二、三億年前,地球上之林相大部分都是這類樹蕨,恐龍亦長得很高大,所以吃得到。後來經地殼變動,繁盛的蕨類森林被埋在地底下,長期受到地球內部高壓高熱而炭化形成今日之煤炭。又,一些有機物經過高壓高熱之後,即變成石油。這是一種能量的轉化。
※將時序推移到距今兩億到四億年前,想瞭解當時地球上的森林生態,只要把現在所看到的植物都換成蕨類植物,便是了。那時地球上全是蕨類植物,而且都長得像樹一樣高大。後來因其他諸如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出來後,蕨類植物的生存空間就被壓縮到陰涼、潮溼的森林底層或溪谷。但原先高大的樹蕨類仍在,筆筒樹即是其中之一,很特別。
※筆筒樹名稱之由來:
將莖幹切斷挖去髓心後,墊個厚紙板即可當筆筒;又,名為蛇木,乃因老葉掉落留下的葉痕,在樹幹上規則排列,很像是蛇身上的鱗片。筆筒樹只會長高、不會長粗,不像一般的開花植物,有環狀的形成層,隨著長高也會形成一圈圈年輪,使得樹幹變粗。
※由於筆筒樹不斷長高,莖幹變得不夠穩定,便長出不定根(氣根)。具有吸收空氣中的水氣,和穩固植物的作用。它是由靠近地面的莖依序往上長,密生於莖上,短而粗硬,相互交織,並緊包著樹幹,愈靠近底部氣根愈多。筆筒樹的不定根可以長得很厚,這就是俗稱的蛇木屑或蛇木板,人們拿來種蘭花。
※陽明山常見的蕨類――芒萁:
臺灣早年,芒萁常被用來當做大灶生火時引火的燃料,和當鍋刷使用,且在塑膠製品尚不普遍的年代,利用芒萁具有彈性的長葉柄與葉軸,來編製成水果籃、花籃或手工藝品。
※筆筒樹僅有一個細胞,很脆弱,是其致命因子,故新芽周圍有金黃色鱗片保護。
※筆筒樹型奇特的原因:
1、葉基排列不同。
2、每新生一片葉子,即會脫落一片老葉。
陸、特殊的北降現象
陽明山為北部一著名賞花區,海拔約四百至五百公尺,其景色與中南部海拔約二千公尺的阿里山相仿,主因是,臺灣有一種特殊的生態現象,亦即中央山脈中高海拔的生態到達北部,會下降至低海拔,謂之北降現象。故陽明山可見到高山花卉,如櫻花、杜鵑花。
柒、遠古蕨、中古蕨、近代蕨的特徵
※遠古蕨的特徵:
1、莖常直立不分叉,至末梢才多次重複二叉分枝,其葉細長,可達一公尺,但僅有一條主脈。
2、有些分枝頂端還具有松果狀的孢子囊穗。
3、葉背無可辨識的孢子囊群。
◆遠古蕨的五大家族:木賊、石松、水韭、松葉蕨、過山龍。
◆古石松是近代石松、卷柏、水韭等蕨類的祖先,古木賊是近代木賊的祖先。
◆木賊和五節芒吸收矽的能力強。
※中古蕨:
此時期的代表蕨類植物:觀音座蓮、海金沙、雙扇蕨、芒萁等。
※近代蕨的特徵:
1、二億年後演化的蕨。
2、幼葉呈捲旋狀,在葉背可看到孢子囊群。
3、百分之九十九莖不顯著,葉為表現型。
※蕨類植物的全盛時期,是出現在古石松類和古木賊類廣佈的石炭紀,大約在三億五千萬至三億年前,當時地球上已形成大片的森林,主要是由蕨類植物所構成,其大喬木中有許多都是擬蕨類,例如古石松類的鱗木、封印木以及古木賊類的蘆木等,它們的樹幹都很粗大,頗有當今熱帶雨林的架勢。
※臺灣原生山蘇花的生長環境與辨識:
1、山蘇花=暖溫帶。葉背之孢子囊群幾乎長滿葉背至葉緣處。超過中脈至葉緣之一半。
2、臺灣山蘇花=亞熱帶。葉背之孢子囊群只長在葉脈兩側至葉緣的二分之一處,不超過中脈至葉緣之一半。根莖上的鱗片有長毛。

3、南洋山蘇花=熱帶。葉背中脈有稜隆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