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達人孫悟空青峰老師今日帶來(新蜥遊記)課程。 其實對蜥蝪來說真的不是很喜歡,跟蛇一樣,而且也很不習慣, 也一直沒有想去了解它,但經過今日的課程,終於知道, 蜥蜴和蛇同樣是屬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而改變, 周圍溫度低時就曬太陽以提高體溫, 周圍太熱時就躲到冷涼的隱蔽處以降低體溫。壁虎、石龍子、 變色蜥蜴、攀木蜥蜴等蜥蜴都是以昆蟲、蜘蛛、蚯蚓等為食物。 大多數的蜥蜴都有良好的視力, 除了少數穴居性的蜥蜴眼睛已退化隱於鱗片下之外。一般來說, 夜行性的蜥蜴,大部分的壁虎,眼睛會比較外突,受光面積較大, 適合在低光源的夜晚觀看東西,但到了白天, 牠們的眼睛通常會靠瞳孔調整, 所以在大白天我們發現這些夜行性蜥蜴, 或者夜晚觀察用燈照射牠們時,會發現他們瞳孔會瞇成橢圓或線狀, 這樣的調整可以降低強光對視網膜的受損。
蜥蜴已經是完全陸生的動物。在生殖方面, 蜥蜴已經可以擺脫水域環境, 大部分的蜥蜴都行體內受精的有性生殖,與其他有鱗目成員一樣, 雄蜥都有一對生殖交接器,稱為半陰莖(hemipanes), 平時都藏在尾巴基部,也就是泄殖孔後方的空腔內。蜥蜴在交配時, 只需用其中一個即可,同時可交替使用。 由於半陰莖藏在雄蜥尾巴基部,使得蜥蜴尾巴基部膨大, 藉此可與雌蜥較纖細的尾巴基部作區隔,作為分辨雌雄的依據。
蜥蜴的另一個特徵就是通常有眼瞼, 除了壁虎科與鱗腳蜥科的蜥蜴例外,牠們的可動眼瞼通常具有鱗片, 有些種類則會出現一大塊透明的鱗片稱為瞼窗, 蜥蜴的眼瞼是由下往上蓋的。
壁虎科蜥蜴,牠們體壁上有較細緻的粒狀鱗; 石龍子類的鱗片則類似魚鱗,通常很光滑,稱之為圓鱗, 呈現覆瓦狀排列;草蜥類蜥蜴鱗片看起來較粗造, 鱗片狀似矩形或方形,腹鱗通常有稜瘠; 至於攀木蜥蜴的鱗片也是呈現較粗糙的狀態, 牠們的鱗片略成菱形且較不規則排列,另外攀蜥頸部還有豎立的鬣( ㄌㄧㄝˋ) 鱗。
台灣蜥蝪種類有 : 壁虎科10種 / 石龍子科12種 / 正蜥科7種 / 蛇蜥科1種 / 舊大陸鬣蜥科5種。
壁虎:台灣的壁虎的種類有大守宮、半葉趾虎、史丹吉氏蝎(蜥)虎 、無疣蝎(蜥)虎 、鉛山壁虎、蝎(蜥)虎、疣尾蜥虎、菊池氏壁虎、鱗趾虎、 雅美鱗趾虎、裂足虎等。為蜥蜴亞綱中唯一能高聲鳴叫的爬蟲動物。
壁虎又稱守宮,中南部的壁虎多為會因求偶或威嚇而發出叫聲,北部 的壁虎不會叫,但是但雄壁虎會叫是代表在求偶嗎?身體全長最大不 超過40公分。以捕食小蟲子維生,是害蟲的天敵, 可以作為環境有害生物之生物防治。加上壁虎捕食飛蟲時, 在牆角甚或在牆壁上,留下許多糞粒,或卵,不易清除; 尤其是在潔白的牆上留下污跡,非常不雅,壁虎遇有敵害或干擾時, 容易斷尾逃脫。斷尾之壁虎尾巴有再生力很強, 不數日即再長出新尾巴來。生殖方式為卵生, 大多數壁虎每次均產兩個蛋。
壁虎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生物之一, 壁虎會幫我們吃掉蚊子,除掉害蟲, 小時候看到壁虎覺得很好奇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接近壁虎準備抓牠時竟然尾巴斷掉了!而且用很快的速度逃跑, 那時就想說為什麼壁虎會斷尾,而且還會爬到牆上不會掉下來, 讓我深具好奇,守宮每天守在燈光下、牆壁上捕食小蟲,包括蚊、 蠅、蟑螂,甚至於老鼠,為我們除害;可供為病媒防治之天敵, 是為有益動物。居家如果常出現手宮,有效驅逐壁虎, 首須保持居家整潔,防治蚊蠅等各種小蟲。沒有小蟲, 壁虎自然不會再來。欲加以驅除或防治,則可將黏蟲板置於燈光下, 或貼於牆上,除了可以黏捕小蟲外,更可利用黏膠上捕獲之小蟲, 兼當誘餌,黏捕壁虎。
半葉趾虎小型壁虎’為壁虎科半葉趾虎屬的爬行動物,俗名山壁虎。 很像臘腸狗,常出現在海邊的植物上或礁岩附近等環境,體長可長到 8公分,體色以褐色為主,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她身體和尾巴相接處呈現兩種不同的顏色, 主要分佈在台灣南部及東部地區。
蘭嶼守宮: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菊池氏壁虎、蘭嶼壁虎。常常出沒在住家牆壁、 廢棄空屋或是礁石岩壁,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蘭嶼守宮是卵生,一次會產兩顆緊密相連的蛋。是臺灣特有種, 僅於蘭嶼有發現紀錄。
雅美鱗趾蝎虎: 白天常躲藏於林投、檳榔、香蕉或其他葉片較大的植物葉基部位, 是夜間活動的蜥蜴,身體主要以褐色為主, 體色深淺會隨環境而改變。保育類物種,全長最長只有8公分長,四 肢短小,前後趾為雙皮瓣,尾巴很短會自割。
最容易遇見的是草蜥,台灣草蜥的外形與蓬萊草蜥十分相似,如果沒 有仔細的觀察鼠蹊孔,是不能分辨牠們,也很容易勿認, 較常見的台灣草蜥幾乎是2對鼠蹊孔,有些也有3對至4對, 蓬萊草蜥只有1對鼠蹊孔。雪山草蜥是棲息於高海拔的蜥蜴, 常藏匿於碎石坡、灌叢或箭竹林邊緣區。
麗紋石龍子屬有鱗目石龍子科的麗紋石龍子是台灣2500公尺以下 中低海拔最常見的石龍子,到野外曾看過一種蜥蝪, 拖著漂亮的寶藍色尾巴一閃即沒入草叢的美麗身影, 那就是麗紋石龍子的幼體。 牠特點就是黑色的背部有五條金色線條延伸至尾巴基部, 而且有條寶藍色的尾巴。是無害的, 而且很膽小看見人就一溜煙的逃跑,為了逃命而自斷尾巴。 麗紋石龍子的雌體在產卵後會停留在巢中,有護卵的行為, 麗紋石龍子無毒。
正蜥科的蜥蜴頭部皆具有對稱的大型鱗片,身體較為修長, 舌頭具明顯分叉,且當此科蜥蜴遭遇敵人時,為了逃生保命, 其尾巴會自割,也具有再生能力;大都為和卵生。
呂氏攀蜥:呂氏攀蜥是最晚被發現的攀木蜥蝪, 只侷限分布在宜蘭以及花蓮是台灣的5種攀蜥中, 最難找也最美的攀蜥,臉旁有藍色的鱗片是呂氏攀蜥的主要特徵, 具有明顯的過眼黑帶,特別的是牠的體色非常容易隨著環境而改變, 當遇到危險時體色和斑紋可以迅速改變, 並會移動身體將身體藏在樹枝後方。 新增為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單之一。
蛇蜥又名山土龍,其特徵顯明,似蛇,有耳孔, 體側面有一縱行的皮膚皺褶。蛇蜥--屬於蜥蜴目、蛇蜥科、 脆蛇蜥屬、土龍、金蛇 是一種無四肢的蜥蜴,蛇蜥都無毒,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蟲之幼蟲, 跟所有蜥蜴物種一樣 尾巴會自割。
蛇蜥:脆蛇蜥身性隱密,喜歡在落葉間活動不易被發現,脆蛇蜥是台 灣最長的蜥蝪,是少見的蜥蜴,主要分佈全島2000公尺以下森林 底層間,但都是零星分佈。
綠鬣蜥非保育類動物,平時以蔬菜、水果為主食, 寵物店常常可以發現其蹤影,常有民眾購買當作寵物飼養, 剛孵化的幼蜥體長迷你且全身翠綠。 頸部到尾背側有一整排的鋸齒狀突起,口下有一枚特大的鱗片, 分布:中、南美洲墨西哥至巴拉圭。
※附加一則近期新聞,「藍色松綠石」兩隻蜥蜴在「喇舌」連爬蟲類 也愛玩親親。委內瑞拉一名的藝術家,在皮帝爾國家公園(Henr i Pittier National Park)發現了一顆美麗的「藍色綠松石」, 沒想到走近一看才發現,這是兩隻蜥蜴在喇舌。 這種藍綠色蜥蜴又名彩虹鞭尾蜥蜴(Rainbow Whiptail lizard),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島上, 由於牠的顏色鮮豔,也成了許多人喜愛的名貴寵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