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7/11 - 山茶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 (蔡燕珠心得分享)

日期:2024/7/11

主題:「山茶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

講師:孫岩章老師

志工:蔡燕珠



前言:

植物的生病其實需要診療師的專業診斷。

診療師,如果講白一點 就是植物醫生.

孫岩章教授從民國83年起推動植物診療師至今已經三十年了 ,終於有了結果 .立法院已經通過有關植物診療師.
農業部說未來要招3千個植物診療師.大部分是針對農作物的診療 ,而樹醫生則不知是否包括在植物診療師之內或者另外,這不清楚.

天要談的山茶花,是介於農作物與樹之間.

或者說茶是農作物而山茶可能不是,但茶與山茶是茶科 山茶屬(不同種),所以病蟲害也差不多.

植物的生長不外乎 品種 土地改良 肥料 灌溉 栽培技術等等 都很重要 .

(補充:台灣農地60萬公頃 99/100是慣行農業)

茶的品種多,栽培遇到的問題有生理障礙 病害與蟲害

 

生理障礙

*土壤重要:茶喜酸性,而北部常是酸性土壤  所以北部適合種茶.

*肥料也重要:否則會有營養缺乏症.台灣的肥料優良堆肥場很多(有機肥)

*灌溉:一定需要,植物怕熱怕冷又不能缺水, 若三天不喝水 可能就會死掉

*缺鎂:從葉片邊緣黃化 . [茶葉較少缺鐵(杜鵑花常會缺鐵)]

*也會缺氮 (即缺蛋白質)
*
基本上茶葉音喜酸土 ,營養容易吸收 ,所以比較不會缺營養.

*茶葉吸很多氟化物,(原因不明) 但對牙齒有好處.

日灼:

陽光太曬被燒焦 : 例如種茶的地方原來環境雜草多 ,如瞬間除去草茶樹突然陽光太多 ,那天就會被燒焦.所以除草只能慢慢除.

日正當中的平面比較會受傷.

旱害:

茶很需要水若半年不下雨又沒澆水 ,茶樹就會枯死 .

病蟲害概述老師以坪林茶業產銷班為例,七個產銷班的有機農業純靠天然平衡,這樣就得犧牲一點產量而台大鳳凰茶園原種有機茶 因遇到一種蟲(某種角盲椿象) .無天敵又無藥 ,所以只能眼睜睜 看著失敗.

 

病蟲害

植物的六種器官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

根最重要 ,沒有根就完了,但根部又是很難看到,植物的根部病害是最麻煩的

山茶花

根部

A真菌病
1
褐根病 、白紋羽病

2疫病菌與腐病

3疫腐黴(到根部根就爛掉,茶花遇此 死亡率很高)

4高海拔的白紋羽病 低海拔的靈芝與金芝

5腐黴與疫病的菌會游泳 ,下大雨時 這兩種菌就到處游

6疫腐黴(目前台北很多這種) 若同一個樹穴 植物死了再換另一株植物 同樣又會死在換一棵又死  令人頭痛只能放棄

7褐根病(得病的根變褐色茶花也會得此病

8線蟲寄生根部

*疫病菌 、根腐菌讓茶花死亡的機率蠻高。

 

葉部

A真菌

在濕度較高的地方

1藻斑病 :藻類黏在茶葉的葉芽(還好沒有發生的很嚴重

2炭疽病:這個發生得很嚴重 ,尤其下雨時病菌由葉子一片一片傳播

*坪林產銷班曾發生秋茶的一心兩葉全部落光

一年春夏秋冬一般四收  ,也有人六收 ,遇到這炭疽病時 ,有時連一收也沒有.

3輪班病(傳播速度稍微沒那麼快)

4茶樹餅病 (真菌  (不是可藥用的那種真菌 茶餅病 的擔子菌真菌病)

 

B蟲病

1介殼蟲: 很常見 ,一年好幾代  ,幼蟲會走 、成蟲固定在葉子上 .種類多種. 雌的有如荷包蛋 固定在葉子上、 產卵 、孵化後幼蟲就亂走.

用藥:亮光液對幼蟲有效.但這是農藥  一般人會有限制.

2紅蜘蛛(葉螨) ; 很小,可能10天就一代 , 有些螨會拉絲.

(茶葉上的螨 ,有茶葉螨)

3蚜蟲:繁殖很快.蚜蟲種類也很多 。對付蚜蟲還是要用藥,亮光液也是有效.

亮光液是油劑類.要噴到蟲體才有效

4潛葉蠅(地圖蟲)躲在葉肉裡

5角盲椿象:口水有毒 ,被咬過的地方就燒焦一個洞 (台大鳳凰茶園就是這種盲椿危害)被咬過的葉子會掉 .整個茶園損失〈慘重〉。

(角盲椿是多犯性 ,很多種植物都會去咬) 。 地瓜葉 、蔬菜 、光臘樹 、芭樂 仙丹花 都咬 。 不易發現  ,來無影去無蹤 。傍晚才出來 , 農民稱之為蚊子。

 (網路補充 :[茶葉上有三種盲椿象: 茶角盲椿 奎寧角盲椿 綠盲椿 ]

6夜蛾台灣種類很多( 35天生活史)

甜菜夜蛾、  番茄夜蛾 、切根蟲 、蔥管蟲 、斜紋夜盜蛾、秋行軍蟲也是一種夜蛾 。

 秋行軍蟲; 

從南美到非洲到地中海到印度緬甸到中國、 到台灣 。 目前台灣到處都有,喜歡吃玉米與高樑 、薑, 但對茶樹還沒有危害.也不吃水蹈.

秋行軍蟲會自相殘殺. 因為台灣已有多種夜蛾 原來防治上相同用藥都應該有效,所以當時秋行軍蟲發生時 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農業損失.)

 

台灣在民國90幾年時曾經要發展生質農業,種黃豆 甘蔗---要提煉酒精、柴油

---,而這些農作物必須很便宜,而且規定不能用藥 (多成本,會更貴_) 後來生質作物全部槓龜,因為被大量的夜蛾把生質作物吃掉.例如斜紋夜盜蛾 (台語稱黑肚蟲) 一個晚上就出來非常大量的蟲,有如蟲蟲大軍,可以吃掉整個作物這是國家級的害蟲.

 

花部病害

A真菌疫病

1灰黴病:喜低溫高濕,這種菌不會咬葉子,因為葉子硬。喜歡花瓣、花芽.

因孢子會飛,這種病長得快. 要避免潮濕.這種病需要用藥與殺菌劑.

(這種灰黴也會危害蝴蝶蘭)

2還有其他的病

 

莖部

1枝枯病:修剪枝條時 傷口會有病菌進入,所以種茶人在採收完茶葉後定會用藥保護傷口.

 

疫病蟲害的診斷

*需要用顯微鏡診斷 、未來植物診療師必須要會宏觀、巨觀、微觀、分子診斷.

*進出口檢疫診斷、藥害診斷(很難診斷)*

*植物健檢很強調要做;

早診斷就有救,延誤則致命.

植物的病蟲害有兩個特性 :傷口不會恢復,例如被烏肚蟲(斜紋夜盜蛾)咬一口傷口不會恢復.傷口也容易感染,所以要趕快診斷、用藥.可以減少損失.農業部為何需要三千個診療師? 因為台灣有300個鄉鎮,一個鄉鎮二千多個農民. 要早期診斷早期用藥需要很多公設的植物診療師,尤其鄉村地區農民弱勢更需要診療師.

全方位健康檢查: 土地環境(土壤酸鹼度、營養量) 、病蟲害是值得做的.讓產量得到保障。

 

防治

農業的問題75%是病蟲害

*植物診斷師需要會開藥
大家關心的農藥殘留問題說明:

政府訂的標準如果是:不能超出2ppm. 200ppm才會中毒.

(即是100倍才會中毒或有害)

目前台灣120個植物醫生專門開合法的植物用藥同時告訴農民幾天才能採收.不可亂用藥,否則被罰.

 

*台北市的草莓農 ,會不斷被檢驗農藥殘留 ,若檢驗到則下一季不能賣所以一般都不敢亂用藥.倒是外國來的草莓會有殘留農藥.

*目前賣農藥需要上課三個星期有執照, 才能賣藥.

 

總之要做到最佳的管理、 最省錢的方法, 讓農產品產量增加,成本降低,這是植醫的職責.前言:

植物的生病其實需要診療師的專業診斷。

診療師,如果講白一點 就是植物醫生.

孫岩章教授從民國83年起推動植物診療師至今已經三十年了 ,終於有了結果 .立法院已經通過有關植物診療師.
農業部說未來要招3千個植物診療師.大部分是針對農作物的診療 ,而樹醫生則不知是否包括在植物診療師之內或者另外,這不清楚.

天要談的山茶花,是介於農作物與樹之間.

或者說茶是農作物而山茶可能不是,但茶與山茶是茶科 山茶屬(不同種),所以病蟲害也差不多.

植物的生長不外乎 品種 土地改良 肥料 灌溉 栽培技術等等 都很重要 .

(補充:台灣農地60萬公頃 99/100是慣行農業)

茶的品種多,栽培遇到的問題有生理障礙 病害與蟲害

 

生理障礙

*土壤重要:茶喜酸性,而北部常是酸性土壤  所以北部適合種茶.

*肥料也重要:否則會有營養缺乏症.台灣的肥料優良堆肥場很多(有機肥)

*灌溉:一定需要,植物怕熱怕冷又不能缺水, 若三天不喝水 可能就會死掉

*缺鎂:從葉片邊緣黃化 . [茶葉較少缺鐵(杜鵑花常會缺鐵)]

*也會缺氮 (即缺蛋白質)
*
基本上茶葉音喜酸土 ,營養容易吸收 ,所以比較不會缺營養.

*茶葉吸很多氟化物,(原因不明) 但對牙齒有好處.

日灼:

陽光太曬被燒焦 : 例如種茶的地方原來環境雜草多 ,如瞬間除去草茶樹突然陽光太多 ,那天就會被燒焦.所以除草只能慢慢除.

日正當中的平面比較會受傷.

旱害:

茶很需要水若半年不下雨又沒澆水 ,茶樹就會枯死 .

病蟲害概述老師以坪林茶業產銷班為例,七個產銷班的有機農業純靠天然平衡,這樣就得犧牲一點產量而台大鳳凰茶園原種有機茶 因遇到一種蟲(某種角盲椿象) .無天敵又無藥 ,所以只能眼睜睜 看著失敗.

 

病蟲害

植物的六種器官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

根最重要 ,沒有根就完了,但根部又是很難看到,植物的根部病害是最麻煩的

山茶花

根部

A真菌病
1
褐根病 、白紋羽病

2疫病菌與腐病

3疫腐黴(到根部根就爛掉,茶花遇此 死亡率很高)

4高海拔的白紋羽病 低海拔的靈芝與金芝

5腐黴與疫病的菌會游泳 ,下大雨時 這兩種菌就到處游

6疫腐黴(目前台北很多這種) 若同一個樹穴 植物死了再換另一株植物 同樣又會死在換一棵又死  令人頭痛只能放棄

7褐根病(得病的根變褐色茶花也會得此病

8線蟲寄生根部

*疫病菌 、根腐菌讓茶花死亡的機率蠻高。

 

葉部

A真菌

在濕度較高的地方

1藻斑病 :藻類黏在茶葉的葉芽(還好沒有發生的很嚴重

2炭疽病:這個發生得很嚴重 ,尤其下雨時病菌由葉子一片一片傳播

*坪林產銷班曾發生秋茶的一心兩葉全部落光

一年春夏秋冬一般四收  ,也有人六收 ,遇到這炭疽病時 ,有時連一收也沒有.

3輪班病(傳播速度稍微沒那麼快)

4茶樹餅病 (真菌  (不是可藥用的那種真菌 茶餅病 的擔子菌真菌病)

 

B蟲病

1介殼蟲: 很常見 ,一年好幾代  ,幼蟲會走 、成蟲固定在葉子上 .種類多種. 雌的有如荷包蛋 固定在葉子上、 產卵 、孵化後幼蟲就亂走.

用藥:亮光液對幼蟲有效.但這是農藥  一般人會有限制.

2紅蜘蛛(葉螨) ; 很小,可能10天就一代 , 有些螨會拉絲.

(茶葉上的螨 ,有茶葉螨)

3蚜蟲:繁殖很快.蚜蟲種類也很多 。對付蚜蟲還是要用藥,亮光液也是有效.

亮光液是油劑類.要噴到蟲體才有效

4潛葉蠅(地圖蟲)躲在葉肉裡

5角盲椿象:口水有毒 ,被咬過的地方就燒焦一個洞 (台大鳳凰茶園就是這種盲椿危害)被咬過的葉子會掉 .整個茶園損失〈慘重〉。

(角盲椿是多犯性 ,很多種植物都會去咬) 。 地瓜葉 、蔬菜 、光臘樹 、芭樂 仙丹花 都咬 。 不易發現  ,來無影去無蹤 。傍晚才出來 , 農民稱之為蚊子。

 (網路補充 :[茶葉上有三種盲椿象: 茶角盲椿 奎寧角盲椿 綠盲椿 ]

6夜蛾台灣種類很多( 35天生活史)

甜菜夜蛾、  番茄夜蛾 、切根蟲 、蔥管蟲 、斜紋夜盜蛾、秋行軍蟲也是一種夜蛾 。

 秋行軍蟲; 

從南美到非洲到地中海到印度緬甸到中國、 到台灣 。 目前台灣到處都有,喜歡吃玉米與高樑 、薑, 但對茶樹還沒有危害.也不吃水蹈.

秋行軍蟲會自相殘殺. 因為台灣已有多種夜蛾 原來防治上相同用藥都應該有效,所以當時秋行軍蟲發生時 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農業損失.)

 

台灣在民國90幾年時曾經要發展生質農業,種黃豆 甘蔗---要提煉酒精、柴油

---,而這些農作物必須很便宜,而且規定不能用藥 (多成本,會更貴_) 後來生質作物全部槓龜,因為被大量的夜蛾把生質作物吃掉.例如斜紋夜盜蛾 (台語稱黑肚蟲) 一個晚上就出來非常大量的蟲,有如蟲蟲大軍,可以吃掉整個作物這是國家級的害蟲.

 

花部病害

A真菌疫病

1灰黴病:喜低溫高濕,這種菌不會咬葉子,因為葉子硬。喜歡花瓣、花芽.

因孢子會飛,這種病長得快. 要避免潮濕.這種病需要用藥與殺菌劑.

(這種灰黴也會危害蝴蝶蘭)

2還有其他的病

 

莖部

1枝枯病:修剪枝條時 傷口會有病菌進入,所以種茶人在採收完茶葉後定會用藥保護傷口.

 

疫病蟲害的診斷

*需要用顯微鏡診斷 、未來植物診療師必須要會宏觀、巨觀、微觀、分子診斷.

*進出口檢疫診斷、藥害診斷(很難診斷)*

*植物健檢很強調要做;

早診斷就有救,延誤則致命.

植物的病蟲害有兩個特性 :傷口不會恢復,例如被烏肚蟲(斜紋夜盜蛾)咬一口傷口不會恢復.傷口也容易感染,所以要趕快診斷、用藥.可以減少損失.農業部為何需要三千個診療師? 因為台灣有300個鄉鎮,一個鄉鎮二千多個農民. 要早期診斷早期用藥需要很多公設的植物診療師,尤其鄉村地區農民弱勢更需要診療師.

全方位健康檢查: 土地環境(土壤酸鹼度、營養量) 、病蟲害是值得做的.讓產量得到保障。

 

防治

農業的問題75%是病蟲害

*植物診斷師需要會開藥
大家關心的農藥殘留問題說明:

政府訂的標準如果是:不能超出2ppm. 200ppm才會中毒.

(即是100倍才會中毒或有害)

目前台灣120個植物醫生專門開合法的植物用藥同時告訴農民幾天才能採收.不可亂用藥,否則被罰.

 

*台北市的草莓農 ,會不斷被檢驗農藥殘留 ,若檢驗到則下一季不能賣所以一般都不敢亂用藥.倒是外國來的草莓會有殘留農藥.

*目前賣農藥需要上課三個星期有執照, 才能賣藥.

 

總之要做到最佳的管理、 最省錢的方法, 讓農產品產量增加,成本降低,這是植醫的職責.


7/11 - 山茶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 (郭美鳴心得分享)

日期:2024/7/11

主題:「山茶花栽培與病蟲害防治

講師:孫岩章老師

志工:郭美鳴



今天孫岩章老師講座,內容豐富精彩。闡述要點有三:

1.作物的栽培要領。

2.分辨作物的各種病害及其相應的防治法。

3.植醫制度與植醫師有助於慣行農業,包括正確用藥、減低用藥成本並增加農民的收益。

(一)、 影響農作物產量及其品質的重要因素:

(1)土地 (2)品種改良

(3)灌溉 (4)施肥 

(5)設施與機械(6)栽培技術

(7)病蟲害防治

1. 栽培要領

(1) 作物選擇:可參考農改場之資訊。

(2) 品種與種苗:選擇健康優良具市場價值。

(3) 施肥合理化:加有機肥滿足16種元素及濃度。

(4) 營養缺乏症之預防:滿足16種元素及適當濃度。

(5) 灌溉:噴灌、溝灌、滴灌、自動噴噴灌系統。

2. 台灣優良國產堆肥:

(1)農村牌肥之根有機肥料。

(2) 田樂牌田樂一號有機肥。

(3) 車農牌高級有機質肥料。

(4) 農會牌(嘉)有機質肥料。

2. 注意觀察:

(1) 葉部缺鎂病徵:葉緣變黃色。

(2)茶苗日灼:葉片中間變黃褐色。

(3)山茶旱害:缺水。

(二) 山茶花的病害

1.根部病害:害因多元, 常見土媒病害有真菌性、腐黴菌、疫病菌 、立枯絲核菌、鐮孢菌、白絹病菌、褐根病菌、白紋羽病、線蟲、根瘤線蟲。

2.葉部病害:藻斑病、炭疽病、輪斑病、茶樹餅病、介殼蟲+灰黴病、蟎害、蚜蟲為害吸引螞蟻、潛葉蠅為害、角盲蝽為害、秋行軍蟲為害、斜紋夜蛾為害。

3.花部病害:

灰黴病(喜低溫高濕)。

莖步病害:枝枯崩

(三) 植物疫病蟲害之診斷策略與方法

1.依尺度

(1) 宏觀診斷:依據田間分佈型、發生期、流行方式等進行之。

(2) 巨觀診斷:依據植株受害部位、分佈型、對稱性、病兆、病徵等進行之。

(3)微觀診斷:依據顯微解剖、細胞病變、病原觀察 、呈色反應等進行之。

(4)分子診斷: 依據抗原體、基因、生化反應等進行之。

2、依品質

(1) 初步診斷:只依據田間分佈病徵等進行之診斷。

(2) 確定診斷:已確定原因,確定其因果關係之診斷。

(3) 快速診斷:依據診斷科技所進行之診斷。

3.依目的

(1)新病蟲害之診斷與研究:應依柯霍氏準則四條文進行之。

(2)初始病徵調查及診斷:每年對最早出現之初始黴進行調查及診斷。

(3)健康檢查診斷:依合約對特定地區或農戶之作物進行健檢急及診斷。

(4) 死因診斷:對已枯死之植物進行死因調查及診斷。

(5) 損害量診斷:對作物受害之損害量進行調查評估計量。

(6) 進出口檢疫診斷: 對進出口農作產品進行檢疫級的調查及診斷。

(7) 流行病學調查及診斷:對觀察期間出現之特定病害進行調查及診斷 。

(8)藥害調查及診斷:對用藥後出現之特定藥害進行調查與診斷。

(四)、植醫整診治的時間-延誤常致命

1. 植物疫病蟲害之特性 :(1)傷口都無法自行恢復。

(2)多具傳染性。

2.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3.早期健檢次數雖多,但總成本降低:

因較能維持健康,可省發病後治療之費用。估計其總成本為發病後始治療者之1/2~1/10。

(五)、植醫學會作健康檢查之內容

1.目的:植醫師及樹醫師在市民農民之同意下,可定期依需要進行植物、樹木之健康檢查(酌收工本費)。

2. 健檢項目:

(1)環境逆境類:環境光度、立地環境及其土壤含PH值、土壤鹽度、灌溉水質(含導電度)。

(2)營養類(依病徵):缺鐵、 缺鈣、缺鎂、缺鉀、缺硼、缺錳、葉綠素。

(3) 病蟲害:重要蟲害、其他動物傷害。

(4) 病害類:真菌、細菌、線蟲、病毒、其他類別等病害。

3. 合約式健康檢查服務主要健檢項目,

(1)至少包括葉綠素、土壤酸鹼度、病害、蟲害。

(2)期間為生長關鍵時間。

(3)健檢次數也因作物而異。每次健檢之後,會將檢查報告送交申請者,用以立即進行防治。

(六)、疫病蟲害之防治

1.自1994年開始推動植物醫師制度

(1)分析研究農民最常提問之問題。

(2) 植物醫師制度推動之動機:花最少的錢就能根除農藥殘毒。

(3) 呼籲推動「一鄉鎮一植醫」制度,可根本解決我國蔬果農藥殘毒不合格率,讓全民安心。

2.農藥過量使用之根本原因,不能責怪農民,應責歸沒有植醫制度、藥商缺乏診斷及正確處方能力。

(1) 教育系統未能大量培訓出臨床植物醫師。

(2)台灣地區病蟲害太多太嚴重,農民在無助下只得增加農藥用量。

3.、整合性疾病蟲害之防治

(1). 設施栽培:網室、噴水設施。

(2). 翻犁、曝曬、淹灌、加黑色塑膠布曝曬。

(3). 田間衛生、周圍雜草中間寄主一併清理。

(4). 選用健康種苗、種植抗病品種。

(5). 粘板-物理治療。

(6).性費洛蒙之利用。

(7).生物防治。

(8).友善及優良植醫及樹醫用藥之使用。

4. 植物醫學作科技整合以求最佳化。

(七)、植醫對一作物看病是以完整、整合、精確度皆要求很高的科技、藝術及服務。

1.三大作業: 診斷、處方、經營管理。

2. 六類病因:病害、蟲害、草害、藥害、營養、逆境。

3. 友善及優良用藥的選擇:毒性、藥效、安全、價格、便利性、無殘留、無抗藥性。

(八) 需不需要只吃有機農產品?

1. 西元2012年美國史丹佛大學完成綜評研究的結論:有機農產品和慣行農產品間,在安全上沒有差異性,在營養價值上也沒有差異性。

2. 另一國際論文則說,有機農業也未必較護土地、較減碳、較環保。

3.目前的農藥已無科學上的致癌物。

4.對於蔬果的農藥殘留可以不必憂慮

(1) 目前的蔬果用藥,只要合乎「安全採收期」,殘留約1ppm水平,都屬安全,且其蔬果仍可防病防癌。

(2) 有機農產品與減少癌症無關。

(3) 減少癌症得靠攝食蔬果、減少肥胖、增加運動、避免抽菸及空汙、避免攝入科學證明的致癌物。

(4) 台灣400種農用藥劑,約100種環境用藥,皆非「科學證明之致癌物」,此與「有機農產品和慣型農產品在安全上沒有差異性」相吻合。

5. 台灣及世界各地都大力吹捧有機農產品:台灣每年補助有機農業60億元以上但有機面積卻只在1%。

似乎很不科學~因果亂掛~中了吃多恐致癌之毒。

三、課後心得

  今天聽了兼國寶級數樹醫孫岩章老師的一席話,讓我更有信心食用慣行農產品。

1.為了降低蔬果的農藥殘留,延長「安全採收期」,會將買回來的蔬果先置放二、三天後才取用。

2.注重實踐養生之道:

(1)強心健腦健身運動。

(2)防疾病防癌之飲食。

(3)維護環境潔淨及衛生。

(4)適當醫藥。

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簡瑞琳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簡瑞琳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臭氧層危機,地球溫室效應,酸雨,野生動物瀕臨絕種等危機。

   二氧化碳的濃度危害人類,農藥與石油、糧食都是息息相關,目前高糧價的時代已經來臨,物價不斷的上漲,高度工業化科技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毒物污染、輻射污染和噪音污染危機等....化學肥料對土壤的危害,好菌不見了,用化學肥料土壤的有機質沒有了,泥土變硬了變酸了鈣化了,農作物根系不健全。環境受到大大的污染,影響到人們的健康,文明病的出現,例如:內分泌失調、慢性病產生、癌症的出現等.....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人類的文明病危機,目前是沒辦法解決的,全國盡量提倡蔬食,讓自己更健康,地球更永續。

    提倡,自然解決方法等....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物系多樣性,讓生態永續環境土壤改善。

     實施郭教授提議的~食農教育法》教育的對象是全民化,目標之一在於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推動方針為:一、支持認同在地農業;二、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三、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四、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五、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六、地產地消;

危及人類的生命與健康。

   為了後代的子孫,必須設法地球的傷口擴大與恢復。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新挑戰,要為人類「永續的生存與幸福」而努力。這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楊淑容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楊淑容


上完郭華仁教授的課,
氣候變遷最大問題是極端氣候。到2050年上升450ppm地球壞了。
全球溫室氣體釋放Co21.46%。要改變農法有助解決氣候變遷要從2方面:1、調適
          2
、淨零(碳排放)
最重要是能源危機。
碳從土壤有機質來;盆栽:根系要好。用化學肥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
 
農藥放下去,飄去花,沾到一點農藥花粉,帶去蜂巢,培育下一代,幼小蜂,吃到量少農業花蜜,精神系統受到影響,找不到回家路(經神系統出問題)使農業造成危險。農業是接觸性,100%是系統的食物裡洗不掉。
環境賀爾蒙的作用產生神經系統。
石油價格與糧食價格,如影隨行。農業化肥都仰賴石油生產。現在70%是進口糧食,農業已進入加護病房。
 
微量農業會影響兒童腦神經發育,造成智商或動作能力的降低。
影響健康,致癌效應、細胞毒性、基因毒性。
對以下慢性影響: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各國政府的農業管理出現問題。
 
有機質水份多ㄧ點,免費土壤灌氣師:蚯蚓。
 
唯有正視這些問題才能改善農業問題。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黃淑華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黃淑華


西元1988年,聯合國成立氣候委員會,談氣候變遷。西元1992年,地球高峰會簽署氣候議題。近年來,氣候議題成為全球關心焦點。極端氣候難測,豪雨強度上升,二氧化碳濃度每小時300ppm,估計西元2050年,將會達到400450ppm,到時候,地球就回不來了。地球已來到危機重重的時代。

 

壹、地球現況

ㄧ、有哪些是溫室氣體呢?

1CO246

       台灣1.1

2CH4甲烷36

  台灣50.1

3N2O氧化亞氮18

 

二 、溫室氣體為什麼增加呢?

主要原因有很多,慣行農業是主因。化肥、農藥、大型農機和高產量單一品種都是幫兇。

 

三、溫室氣體增加,氣候變遷,農業有哪些危機:

1、土壤劣化:

      a、化肥後遺症:土中好菌不見了,土硬化根變淺,常看不清楚真正原因。另外化肥氧

            化氮跑進空氣中,造成溫室氣體。

      b多餘肥料入海,近50年還有牲畜排泄物入海,海水優氧化,藻類多,水中氧用光,

         變成死域。

 2、美國玉米田肥料:製造PM2.5,危害健康。

 3、蜜蜂消失,因農藥使蜜蜂神經系統受影響,找不到回家的路。  (德國在高處,還測到

      13種農藥。)

  4、農藥有接觸性和系統性兩類,系統性的洗不掉,有100多種。

       農藥途徑:是口、鼻和皮膚,影響神經系統、造成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癲癇、自閉症

       等。

四、能源問題

      2008年糧食危機,石油不可再生,糧食自給率在台灣32 %,糧食問題已嚴重,進入加護

     病房。

    其他還有農業缺工、極端氣候 ,環境污染、健康問題.

 

貳、地球自救之道

 一、土壤會自我療癒

   二、減少溫室氣體

         CO2

         N2O

         CH4

   三、改變物種/品種

   四、增加碳封存

   五、飲食改變世界

          1、多蔬少肉

          2、有機農法

            a  FAO生態農業

            b 1992生物多樣性公約

            c土壤有機質互動式地圖,土壤有機質可提高氣候靭性

3、魯凱族霧台鄉農民保種運動: 同一塊田混種十多種作物、好農田有許多免費勞工:

                蝙蝠、蛙、蜻蜓、蜘蛛 、蜂

4、支持本土有機農業:在地消費,考慮食物里程.

 

氣候變遷是本世紀地球人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唯有大家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地球!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郭美鳴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郭美鳴



今天郭華仁老師講座的課程,內容豐富精彩,共討論三個主題:
(1).現行食農系統及其危機
(2)新食農系統及其優點
(3)食農系統轉型的癥結與解套。
(一)、現行食農系統及其危機
1.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制定
(1)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2)生物多樣性公約。
(3)西元2016年正式啟動17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
(4)西元2050年全球淨零轉型。
2. 氣候變遷的危機:溫度的上升造成極端氣候。
(1)台灣百年來平均增溫1.4°C,
(2)豪雨強度越升。
(3)乾旱反覆出現。
3.農業也是全球暖化的元凶,改變農法有助解決氣候變遷。
(1)全球溫室氣體釋放,其中食農土地約占19%~29%
(2)全球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占46%
(3)食農系統釋放溫室氣體的來源,是農場內農產品的生產與農場外的運輸與加工利用。
(二)、現行食農系統及其危機
1.慣行農業四大支柱為化肥、農藥、大農機、高產單一品種。
2. 農業的危機:
(1) 土壤劣化:流失、無肥力、酸化、硬度高
(2)能源危機:農藥、化肥與運輸成本價格高
(3)農業缺工:務農者人口老化,青年人不願進入
(4)極端氣候:淹水/乾旱;超高溫/超低溫
(5)環境汙染:土壤問題、優養化、生物多樣性降低
(6)健康問題:慢性病
3.化學肥料的後遺症:
危害環境健康
(1)改變土壤微生物相
(2)降低土壤有機質
(3)近海魚類資源枯竭
(4)增加溫室氣體釋放
危害人體健康,形成 PM2.5
4.化學農藥的後遺症
(1)危害環境健康害:
昆蟲產生抗藥性,農藥逐漸失效。
傷害海陸生物土壤生物、降低生物多樣性。
(2)危害人體健康:。
農藥風險、產生環境賀爾作用(可能會干擾內分泌)
、雞尾酒效應(數種農藥同時存在食物中)。
5.農藥普遍飄在空氣中,分別從鼻子吸入、從口吃進去、從皮膚滲入人體,影響健康。
(1)致癌效應、細胞毒性
、基因毒性。
(2)對人體的血液、免疫、
神經、呼吸、生殖等各系統產生慢性影響健康。
6.農業仰賴石油的後遺症
(1)原油價格上漲趨勢,農地無法支持生產。
(2)國際糧價偏高,無法買糧時怎麼辦?
(三)、新食農系統及其優點
1.改變食農以對應氣候變遷與其他危機 
(1)農業生產管理,減少溫室氣體釋放。
方法:減少農藥化肥、減少機械犁田、豆科輪作、
水稻曬田、改變飼養方
式、適當處理廄肥。
(2)改變物種/品種。
(3)增加碳封存:再生有機農法、覆蓋作物、減少機械犁田、深根植物、農林間作、生物碳。
(4)飲食習慣低碳足跡:
少肉多豆、有機多樣、適量節約、避免浪費。
2.食農系統的轉型:
(1)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由目前盛行的工業化農法與全球化糧食體系,典範轉移到生態有機農法、小農與地產地消的在地糧食體系。
(2)擴大生態農業:由食農擴及到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面,以達永續發展目標。
3.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重點在生態、再生有機農業,有機農法不只是禁用化學農藥與化學肥料,須改用生物資材與有機肥。
4.有機農法不用農藥化肥的秘訣,在於好農田有許多農人免費的長工,像土地公土地婆的化身來照顧土地的健康。
5.農業區的物種多樣性,使農人有免費的長工:
(1) 陸地各種天敵:寄生蜂 細扁食蚜蠅、日本長腳蛛
、草蛉、黃斑粗喙椿象、捕植蟎、六條薊馬、西方癭蠅等。
(2)免費的土壤灌氣師-蚯蚓。
(3)節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哺乳動物、原生動物、線蟲、螨蜱、細菌、真菌、放射菌、藻類。
(4) 幫忙製造肥料、吸收肥料、抗病蟲害,有鞭毛蟲、肉足蟲、纖毛蟲、蚯蚓、蝸牛、蛞蝓、白蟻、線蟲、馬陸、甲蟲、蜈蚣。
(5)幫忙製造養分:
溶磷菌、溶鉀菌、固氮菌。
固氮菌:梭菌屬(光合菌) 、(共生固氮菌) 根瘤菌、弗蘭克氏菌、藍綠菌
(6)協助吸收養分:,菌根菌
(7)菌根菌,協助訊息溝通。
6.提供免費長工吃、住: 設置蜂箱、蝙蝠屋、田籬……等
(四)、食農系統轉型的癥結與解套
1.飲食習慣:低碳足跡
少肉多豆、有機多樣、適量節約、避免浪費。
2.未來生活:
(1) 淨零循環建築
(2)低碳運輸網路
(3)零浪費低碳飲食
(4)使用取代擁有
3. 台灣
(1)2030年具體行動(草案)-零浪費低碳飲食
(2)台灣2050年淨零轉型
-淨零綠生活
4.有機農業
(1)公平貿易、食農運動、小農運動、地產地消、社區協力農業、都市農業、家庭農業、里山倡議。
(2)泛有機友善環境
生物動態農法、有機農法、MOA自然農法、秀明自然農法、樸門農法、生態農法、KKF農法、趙漢珪自然農法。
5.有機生活
優先採用有機友善食材
優先採用當地當令食材
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
減少添加物使用
提供蔬食餐點選項
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
6.永續食材指南
(1)友善耕作 (2)少添加物
(3)低碳蔬食 (4)本土生產
(5)資源循環
三、課後心得
這課程不僅提高我們對食農系統的認知,更了解在氣候變遷下慣行農業的危機,與轉型為生態有機的新食農系統之重要性。
    為了共同拯救地球、愛護地球,我們不但要重視生物多樣性,並且要推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三大目標。
    因此,呼籲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實踐淨零綠生活,期待達成西元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邁向台灣的永續發展。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李玲如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李玲如


近百年來,地球溫度不斷的攀升,造成人類生存上的危機。預計在2050年,二氧化碳上升至450PPM時,地球就不復以往的面貌。在溫度上升極端候中,最怕的是雨水集中在某時段某地區,造成氾濫與土地流失,甚或水災過後又因缺水引發乾旱與火災。整個生物界因此失去生存的條件。

 

在環境變化,工業界與農業都需負極大責任,兩者皆是地球暖化的元凶。在農產畜牧生產過程中,化學農藥,肥料,牲畜排遺,食品加工,運輸, 農廢棄物等等處理,增加二氧化碳(CO2) ,氧化亞氮(N2O),甲烷(CH4)的排放量。 尤其多餘的肥料在空氣中與近海區域污染了環境,造成海陸生物枯竭,也同時危害人體健康,引發疾病,尤其是成長中的孩童在腦神經方面的病症。

 

改變農食以對應氣候變遷,在農業生產管理上,應減少農藥 化肥使用,豆科輪作(固氮)農林間作,物種 ,生態,作物多樣性,基因韌性……以避免全軍覆沒。

 

食農系統轉型到生態有機農法,小農與地產地銷的在地糧食體系,縮短載遠距離,減少碳量排放。消費者也要改變採買習慣及零浪費的低碳飲食觀念,農民才能繼續友善有機生產。讓大地恢復生機,資源永續利用,這是大家共同目標與責任。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余棼蘭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余棼蘭


全球因極端氣候導致大旱或洪水重大災情,時時躍上頭條新聞。

 墨西哥灣的水變藍,因密西根州牲畜的排洩物流放的水使藻類產生變異所致。

 牛隻排放甲烷造成全球暖化。而農業也是暖化的元凶,農藥會產生後遺症,蜜蜂採蜜吃到微量農藥其神經系統受影響後,會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死亡。

  化學肥料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人體健康,環境賀爾蒙的作用,會干擾內分泌與神經系統,造成糖尿病、甲狀腺失調等疾病。

  而數種農藥殘留同時存在食物中效應,造成智商或動作能力的降低,發育障礙等症狀。

 改變農法有助解決氣候變遷,所以農業轉型刻不容緩。改變食農以減少溫室效應,改變物種,改變飲食習慣,少肉多豆,增加碳封存,地產地銷的在地糧食体系,以生態農業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生物多樣性,採輪作、間作、農林混作、農牧綜合漁業,使用有機農法,不用農藥化肥,就可以提高氣候韌性。

  我們消費者的生活也要轉型,支持友善環境農法做到零浪費、低碳飲食。改變採買習慣,食物里程愈短愈好,當令當地新鮮又健康。


7/4 - 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王淑芬心得分享)

日期:2024/7/4

主題:「氣候變遷下食農系統的轉型

講師:郭華仁老師

志工:王淑芬


氣候變遷主要是溫室氣體增加所致,溫室氣體中最重要、最大的是:二氧化碳-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絕大多數來自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其他的來源有水泥製造,肥料農業生產以及森林砍伐所造成的土地利用變化,及大面積機械化養殖或耕種單一物種的因素。

甲烷-源自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垃圾掩埋場排放量的增加、牲畜飼養的增長、及濕地微生物活動都增加等。

一氧化氮-因使用化學肥料而產生。

歷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為緩解全球氣候變遷趨勢,倡議因實施有機農業及植樹造林;因為現行的觀行農業意義,靠機械化及農業化學物質,兩者協力加速了土壤中有機質之分解,破壞了土壤性狀(改變土壤微生物相、降低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中菌根菌的豐富度),摧毁生物多樣性,並滋生食品不安全(數種農藥同時存在食物中的雞尾酒效應)的後果,且破壞生態環境(環境荷爾蒙的作用,可能會干擾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危害環境健康,危害人體健康。

有機農業,若跟耕種時注重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則可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性狀,明顯地增加土壤的團粒化、空氣性、保水性、透水性、植物營養成分及生物多樣性,而可穩定地維持作物的正常產量。

土壤中的網際網路菌根菌協助訊息溝通、微生物根噬循環的進出嫩根、免費的土壤貫氣師(蚯蚓)及農人好天有許多免費的長工(多樣性生物的劇集),農林建築物、田裡種植、森林復育、友善耕種、有機農法、驗證機構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消費者代表查證同心協力監督。最重要是消費者本身支持永續食材指南、有上根中、少吞肉類、低碳蔬食、本土生產食農轉型。

相信:有機農業、緩減氣候變遷是可以預期的。而氣候變遷下農系統的轉型,才能降低農業生產過程的關心農業導致現今全球氣候變遷的異常現象層出不窮。食農系統的轉型是必要的,是迫在眉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