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講師:張文亮老師
一、主題:從歷史的觀點來認識台灣水生植物-張文亮老師講座
二、研習心得
今天張老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內容豐富,感謝讓我收穫滿滿。
(一)、台灣水生植物,具有淨化水質、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功能。
1、蓼科植物為水污染的指標植物,如紅蓼。
2、苗栗客家村的野溪整治時,邊坡不用混凝土,而是種水生植物作為水土保持。
3、螢火蟲的棲地,用挺水性植物做棲地維護,可讓螢火蟲的幼蟲可以沿著水生植物的莖桿爬上來。
(二)、淨化水質的三種水生植物: 布袋蓮、浮萍、水芙蓉。
1、 布袋蓮:
(1)國際認定布袋蓮的繁殖力最快,去污染力最高。
在美國太空署實驗室裡,用布袋蓮去淨化太空人自己的尿液。
(2) 布袋蓮能迅速地在污水中生長,因其根系上會附生許多藻類與細菌,能夠分解降低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並能吸收水中的氮、重金屬,而且根系上的纖毛會吸附水中的懸浮固體,所以布袋蓮具有淨化水質的功效。
(3)布袋蓮群集漂浮於水面 ,可減緩水體流動速度,也能遮蔽部分陽光直射入水體,減少水中藻類的過度增生,可作為魚苗的躲避保護場,所以常用 布袋蓮於養殖水質淨化及魚苗繁殖。
(4) 布袋蓮能在無水的環境下生長得很好,繁殖力很強,所以缺點是不可種在水池裡,否則會氾濫成災。
(5) 需要定期移除布袋蓮(撈乾、曬乾),除了可控制布袋蓮密度外,也可藉此將重金屬及懸浮固體直接從水底中移除。
(6) 如何除掉布袋蓮?
先放掉水,當水放乾了就會沉到土裡長根,再進水後,則布袋蓮因無法浮起來就死了。
2、浮萍:
(1) 嘉義沒有汚水處理廠,彰化也是,但水卻很乾淨。為何水會很乾淨? 因為放「浮萍」淨化水質之故。由於有很乾淨的水,所以嘉義東石、鹿港王功的牡蠣是台灣最好吃的牡蠣。
(2) 早期的金寶螺吃嘉義的浮萍,讓法國人特別愛吃。後來養浮萍的技術被大陸人學去了,便壟斷了金寶螺的生意。
3、水芙蓉:可以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但由於蚊子的孑孓會長在水芙蓉葉片的背面,所以水芙蓉的缺點是會養蚊子,而布袋蓮就比較不會。
(三)其他水生植物
1、紅樹林:因為樹體內是紅色的,故稱為紅樹林。
(1)台北市都有建防洪的堤防,但是關渡為什麼沒有堤防?因為關渡有水筆仔,水筆仔可以抗爛土,具有水土保持之功效,故沒建堤防。
(2)關渡的濱海地區有水筆仔,沒有堤防,所以可以看到很美麗的海邊風景。
2、 筊白筍
(1)早期的筊白筍是很好的防風菜,關渡平原為了防風,所以種了很多的筊白筍。
(2)很多水生植物會木質化 ,筊白筍也是一樣,因此會讓許多水鳥跑進來躲風。
(四) 值得懷念的老師-給台灣小草命名的島田彌市。
1、島田彌市自1903年來台,至1946年被遣送回日本。在台灣期間,他憑著熱情與信心,對台灣植物熱忱的探勘,給了台灣長遠的幫助。他雖被遣回日本,但卻將所有植物標本都留在台灣,真是令人敬佩!
(1)「 日本植物學之父」 牧野富太郎在1896年來台灣,從基隆到鳳山步行兩個月,至少看到一千多種植物並採得四千多種的植物標本,認為生物多樣的原生植物是台灣的寶貴。他回日本後便向政府建議普查台灣的植物,並為居民栽種合適的植物。
(2)在1903年日本政府派 北海道植物學家川上瀧彌前來台灣負責植物普查,他也帶助理島田彌市來台。後來
川上瀧彌擔任台灣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並組織「台灣植物學會」,對瞭解台灣植物貢獻很大。
(3)島田彌市擔任「總督府農業僱員」,負責調查台灣水稻、甘藷的品種,並在台北市富田町(即台大農場)試種。
3、島田彌市在台灣新竹娶妻生子,工作之餘,不辭辛勞在新竹四處爬山涉水,發現台灣的野生植物。
(1)在1908年發現大甲溪沿岸濕地的「大甲藺」, 並提出大甲藺加工的製作方法及柑橘種植的改良技術。
(2) 1910年在大屯山海邊發現「紫菫」。
(3) 1911年在桃園新竹邊界的山谷,發現食蟲植物寛葉毛氈苔、長葉茅膏菜。
(4)1915年在新竹新埔發現「台灣萍蓬草」。
(5) 1917年在雲林鬥六發現「大安水蓑衣」。
(6)在台北士林芝山岩發現「紫蘇」。
(7)在新竹十八尖山發現澤蘭。
(8)在1933年回台北擔任帝國大學的熱帶植物藥效性的調查、研究台灣的救荒植物、防蚊的原生樹種與穩固沙丘的植物樹種。
4、島田彌市不餘遺力的改善新竹的環境與農家生活,這是他給台灣沿海居民的禮物-視海濱是「平和的生活區」。
(1)於1921年自日本引進「木麻黃」的種苗栽種,在新竹海濱種植木麻黃防風林,抗風防沙,減低風害。
(2) 限制農民在濱海地區砍伐原生樹木,並建議立法 處罰伐木者,以遏止砍伐 海濱植物的不好習慣。
(3)鼓勵農民種植有固氮能力的「花生」,不但改善當地貧瘠土壤並且增加農民的收入。
(4)研究「蓪草」的栽培與加工,使新竹成為台灣蓪草紙的中心,並且大量外銷,大大改善了新竹百姓的生活。
(5)設立「自營農場」培育鄉村青年,嚴格受訓(輔導自20歲至40歲)提升種植技術,讓他們成為自耕農,留在鄉村擔任「保正」。
(五) 台灣森林保護的功臣-佐佐木舜一。
1、 佐佐木舜一是台灣植物探險的先鋒。
(1)佐佐木舜一是個農家子弟。在1903年川上瀧彌前來台灣擔任「台灣植物普查 」時,徵聘他為調查助手。 在1911年佐佐木舜一由高雄走到基隆共兩個月,沿途調查紅樹林植物。發表台灣第一篇「紅樹林」的研究,認為紅樹林具有海岸線的穩定作用,能夠減少災害。
(2)1898年基隆港開始建港,他發現基隆港的紅樹林逐漸消失,因而提出「紅樹林需要保護」,立下了以濱海植物生態來防災的里程碑。主張保育紅樹林水筆仔,是最好的海岸防衛林。他提出「有紅樹林的地方,是台灣最美的海岸。」
2、 野生種植物標本的製作
(1)佐佐木舜一以勇敢探險的精神,爬上台灣許多高山,走進人跡罕至之處,更登上離島,去採集各種植物標本,共採集3萬個以上,在1918年擔任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的技師。
(2)在1924年佐佐木舜一發表《台灣民間藥用植物誌 》,紀錄台灣579種民間的藥用植物,非常重視台灣傳統所蘊藏的許多重要知識。
(3)在1928年出版《 台灣植物名彙》,記錄3582種植物,占台灣植物的三分之一,真是了不起的貢獻。
(4) 他將台灣許多植物標本,捐給台北帝大,並且提供標本儲存、通風、防蟲、防黴、避免火災的技術。
3、都市造林的開始
(1)在1930年出任台灣總督府林業部第一屆「腊葉館主任」。
(2)認為植物可以增添百姓的幸福。
(3)保護國土的策略與立法,山上要有保安林,海邊要有紅樹林,農田要有防風林,都市要有行道樹及公園造林。
4、在1930年發表《台灣森林的氣候分區》,此研究,是以巨觀的地理尺度去管理植物,實在令人敬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