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5/9今晚來點不一樣的食農--吳淑華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杜宏全老師

對食農教育一知半解的我,透過杜老師的分享,讓我茅塞頓開。了解到食育是人類生存的根本,透過各式各樣經驗,學到與食物相關的知識和選擇食物的能力,並實踐健全的飲食生活;看到今天的演講主題:今晚來點不一樣的食農。感覺很新鮮有趣,從老師的分享中更感受到老師的熱誠和努力。

    我很喜歡老師設計的體驗活動,他讓每一個來到農場的人,透過勞動、手作、品嘗中得到樂趣。特別的是:老師堅持讓小朋友自己種的菜自己吃,而不是拿去賣,這樣才有感,父母才會重視。

     種菜簡單嘛!真的不簡單!老師介紹了種菜的基本方法外,也傳達了種菜很簡單,但之後的施肥、澆水和病蟲害管理,是門大學問啊!我自己就種得不好,常常不是水澆太多,就是被蟲吃光光!種菜一點都不簡單!

    今天跟著老師走入不一樣的食農教育,透過老師的分享,真的受益良多。老師的農場,讓更多朋友一起走入大自然,認識在地的農業文化,也讓參與的朋友,用雙手去感覺土地的溫度,真的是一場非常棒的饗宴!謝謝老師帶給我的食農風景。

 


5/6 今晚來點不一樣的食農--連紫君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杜宏全老師

民與食為天,當筷子遇到鋤頭,食農教育,食農就是食育與農育的結合,飲食選擇,食物的營養來源,生產方式,農村在過去的鄉村農作時代跟現在的体驗農食教育(親手做)参與農產品,從生產到烹調的過程幫助學習認識食物的原始,並思考人類與食物關係,讓飲食習慣風險及大自然的衝擊,對環境友善的農業經營及消費,透過農耕的勞動體驗,使人類與大自然共同永續生存,所以食農教育就是農業的行銷。

然而為孩子預備種子,也要為他準備沃土。環境不只是教育的知識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永遠無法擺脫大自然的奧祕,與孩子嚐試大自然美好與豐富,天真孩子帶回一把小綠綠的青菜回家煮來吃,自己種的菜親身感受自己努力成果,感受生命一起共享,用心就看得見。

雖然豐富美味餐食也需要田園好食器,從產地到餐桌到餐盤,土是茲養萬物的元素,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土,農作物的土及製陶的土都是來自腳下所踏的土地,食材和陶器皿,吃的不只是食物,坐在餐桌,餐盤的擺設也是一種藝術,周圍的環境氛圍更是重要,浪漫,愜意。認識食物真滋味,提升農民福祉及鄉村發展。


8/5 臺灣近二十年螢火蟲保育相關研究--李玲如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吳加雄老師

臺灣近二十年螢火蟲保育相關研究

螢火蟲,在我的年少記憶裡, 是路旁草叢中常見之昆蟲 。當夜晚來臨時 ,牠們就像提著小燈籠 ,成群閃爍在身旁 ,帶給人們無限喜悅。有時收集置於瓶中,關上夜燈,學著古人囊螢夜讀 (其實亮度是不足的),只是勵志苦讀的故事,讓我們樂於模仿。

但在人生成長中,城市不斷的開發,螢光就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當牠消失數十年後 ,因1990年代,週休二日的興起, 和有心學者們的努力復育, 閃耀的牠們又出現了,帶回了人們昔日的幸福。 現在 ,台灣螢火蟲研究共有 21461種(56種典型種與5種雌光螢科 )。古人給牠們的名稱多而美,如: 耀夜,景天,熠燿,丹良等等 ……

以阿里山瑞里鄉為例,每年三至六月賞螢活動 ,加上農產品促銷,賞花,香草咖啡,民宿,文化之旅等等……帶來了旅遊產值9.3億元收入,實在令人驚嘆也值得慶賀

為了持續復育 ,我們更需要注意螢火蟲之生存需求。如牠的食源(螺.蝸牛),適合之生態池(形狀不規則,小而多,緩水或靜水,池底不同的深淺,種植不同植物,易於去除入侵種 )廊道連結,管控光害和人為干擾,以保護他的生存空間。

 

這就是我們要持續努力的目標和對螢蟲的祝福


4/29台灣水生植物簡介與生態的關係--吳德信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張文亮老師

台灣水生植物簡介與生態的關係

水生植物的定義,一般是指能夠長期性或周期性在水中或水分飽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如苔蘚、蕨類、大型藻類及部分種子植物等,廣義上還包括沼生植物與濕生植物。

狹義上分為四種:

一、沉水性:~金魚藻,水蘊草

根—(土裡)

葉—(沉在水中)

二、浮葉性:~睡蓮,臺灣萍蓬草,菱角

根—(土裡)

葉—(漂在水面)

三、漂浮性::浮萍,布袋蓮,水芙蓉

根—(水中)

葉—(漂在水面)

四、挺水性:~蓮花,香蒲,空心菜,水稻

根—(土裡)

葉—(挺出水面之上)

 

 

日治時期對台灣植物的貢獻-

 一、島田彌市(1884-19711903年畢業於熊本農校後,擔任植物病理學川上瀧彌老師的助理,隨川上來台調查水稻與甘藷的品種。

 1908年島田在台中大甲溪沿岸濕地發現大甲藺品種,並提出平埔族的加工製作法。可編製草帽、草蓆、草袋等等,這些製品後來風行一時,賺取外匯,促進台灣經濟發展。

1910年他在大屯山海邊發現紫菫。

 台灣當時野外調查植物非常辛苦,交通不便,氣候潮濕,採集植物、製作標本不易,他克服萬難,努力達成目標。

 1911年他在桃園新竹邊界山谷,發現食蟲植物寬葉毛氈苔與長葉茅膏菜。

1915年在新埔發現台灣萍蓬草。1917年在斗六發現大安水蓑衣,在台北芝山岩發現紫蘇。他不斷的分享發現,讓人知道台灣植物的多樣性。

 1921年他升任新竹農業課股長,致力改善農耕環境,新竹風大要先減低風害,就在海濱種木麻黃當防風林,抗風防沙。他鼓勵種固氮的 花生,可榨花生油增加收入。

 他發現新竹原生種蓪草,能生產高品質蓪草紙,外銷改善百姓生活。

 1924-1932年他發現野生稻、南庄橙,澤蘭等等

1933年回台北擔任帝大(後來的台大)熱帶植物藥效調查員,工作之餘仍持續推動濱海原生林的保育,研究救荒植物。

 他將精華歲月貢獻台灣,令人感佩。

 

 二、佐佐木舜ㄧ(1888-1961)他隨川上瀧彌來台灣調查植物,他發表台灣第一篇紅樹林的研究,認為紅樹林的分布與海邊的風浪與海濱的泥質有關...具有海岸線的穩定作用。

 1898年基隆港開始建造,佐佐木發現基隆紅樹林逐漸消失,他提出「築港工程與海岸防波堤的建造,將改變潮汐與底質,不適合紅樹林生長。紅樹林需要保育,以免颱風時海浪過大,造成潰堤,導致災害。」這一篇立下以濱海植物生態保育來防災的里程碑。

 「有紅樹林在的地方是台灣最美的海岸。」

 佐木到野外採集植物、製作標本,是日後台灣許多植物的命名,匯躍上國際科學舞台,不受質疑的證據。1918年他採集3萬個以上標本。

1924年他發表「台灣民間藥用植物」,記錄579種民間藥用植物。

 他認為造林的經濟利益,是不能取代原生林的價值。他始終相信紅樹林是最好的海岸防衛林。

 他致力國安林的保護,「造林的樹林種類必須先設山區水文氣象站。」1928年他出版「台灣植物名彙」記錄3582種植物,約佔台灣植物的三分之一,真是了不起的貢獻。他認為保護國土,山上要有保安林,海邊要有紅樹林,農田要有防風林,都市要有行道樹與公園造林。

他非常有遠見。


台灣四面環海,物種變化多樣性,水生植物在水中美麗多姿。

在這個島嶼上,高達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就有六十二座;水,在這個島嶼上,就有一百五十一條河流,而且世界上河川坡降變化最多的就是臺灣。


4/29台灣水生植物簡介與生態的關係--胡新厚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張文亮老師

從歷史的觀點來認識台灣水生植物的生態與文化上的重要性

張文亮教授專長生態系統工程學經歷豐富台大退休後仍從事青少年教育活動其熱心服務精神令人敬佩老師教學風趣讓我學到一些未曾聽過水生資料獲益匪淺

 

台灣島的生態資源調查有2個階段-- 西方人及日本人

 日本很多博物學者上山下海採集發表新物種揭開台灣神秘的面紗

川上瀧彌-專長植物病理學主持有用植物調查事業因發現乳藤可製橡膠產品調查計畫才能持續進行進而發現許多新物種奠定了臺灣植物學的研究基礎。首任館長-總督府博物館 (現國立台灣博物館)可惜英年早逝著有台灣植物目錄-2369物種

 

島田彌市--川上瀧彌學生,應邀來臺,參與有用植物調查,曾任新竹農業課,致力於改善新竹地區生活

例如 新竹風大,禁止砍伐原生樹木 鼓勵農民在海濱種植防風林木麻黃。種花生,研究蓪草的栽培與加工

發表許多植物與農業的著作如《臺灣稻作及柑橘栽培法》、台灣泰雅族利用植物等

1908-23年發現大甲藺品種,大屯山海邊-紫菫。桃竹邊界-寬葉毛氈苔與長葉茅膏菜新埔-台灣萍蓬草,斗六-大安水簑衣 芝山岩-紫蘇 新店-大頭茶

1924-1932年 野生稻、南庄橙,澤蘭等

 

佐佐木舜一 曾參與有用植物調查勇敢探險曾蘭嶼及玉山採集各達七次之多,製作大量標本多數存放在今台北市林業試驗所。曾任首屆腊葉館館長--現台北植物園腊葉館有他辦公桌的器物展示。

發表臺灣第一篇紅樹林的研究,認為「紅樹林可防大風浪降低傷害需要保育今淡水河社子竹圍段沒有堤防紅樹林來保護

提出「造林的樹木種類,必須先設山區水文氣象站」保護山林。著《臺灣林業部臘葉館目錄》等

 

浮萍嘉義用浮萍來淨化水質全國最好吃的蚵仔在東石其次是王功

金寶螺喜吃浮萍曾外銷法國法式蝸牛為珍貴食材

布袋蓮可淨化水質也可淨化太空人的尿液一般池塘水庫不能有布袋蓮 根除方法 1.將水抽乾根會長在土裡2.再放水回去根浮不來就會死掉

今環境變遷原生水生植物有些瀕危如何保護是當今課題。


4/29台灣水生植物簡介與生態的關係--郭美鳴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張文亮老師

一、主題:從歷史的觀點來認識台灣水生植物-張文亮老師講座

二、研習心得

今天張老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內容豐富,感謝讓我收穫滿滿。

()、台灣水生植物,具有淨化水質、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功能。

1、蓼科植物為水污染的指標植物,如紅蓼。

2、苗栗客家村的野溪整治時,邊坡不用混凝土,而是種水生植物作為水土保持。

3、螢火蟲的棲地,用挺水性植物做棲地維護,可讓螢火蟲的幼蟲可以沿著水生植物的莖桿爬上來。

()、淨化水質的三種水生植物: 布袋蓮、浮萍、水芙蓉。

1 布袋蓮:

(1)國際認定布袋蓮的繁殖力最快,去污染力最高。

在美國太空署實驗室裡,用布袋蓮去淨化太空人自己的尿液。

(2) 布袋蓮能迅速地在污水中生長,因其根系上會附生許多藻類與細菌,能夠分解降低水中的生化需氧量,並能吸收水中的氮、重金屬,而且根系上的纖毛會吸附水中的懸浮固體,所以布袋蓮具有淨化水質的功效。

(3)布袋蓮群集漂浮於水面 ,可減緩水體流動速度,也能遮蔽部分陽光直射入水體,減少水中藻類的過度增生,可作為魚苗的躲避保護場,所以常用 布袋蓮於養殖水質淨化及魚苗繁殖。

(4) 布袋蓮能在無水的環境下生長得很好,繁殖力很強,所以缺點是不可種在水池裡,否則會氾濫成災。

(5) 需要定期移除布袋蓮(撈乾、曬乾),除了可控制布袋蓮密度外,也可藉此將重金屬及懸浮固體直接從水底中移除。

(6) 如何除掉布袋蓮?

先放掉水,當水放乾了就會沉到土裡長根,再進水後,則布袋蓮因無法浮起來就死了。

2、浮萍:

(1) 嘉義沒有汚水處理廠,彰化也是,但水卻很乾淨。為何水會很乾淨? 因為放「浮萍」淨化水質之故。由於有很乾淨的水,所以嘉義東石、鹿港王功的牡蠣是台灣最好吃的牡蠣。

(2) 早期的金寶螺吃嘉義的浮萍,讓法國人特別愛吃。後來養浮萍的技術被大陸人學去了,便壟斷了金寶螺的生意。

3、水芙蓉:可以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但由於蚊子的孑孓會長在水芙蓉葉片的背面,所以水芙蓉的缺點是會養蚊子,而布袋蓮就比較不會。

()其他水生植物

1、紅樹林:因為樹體內是紅色的,故稱為紅樹林。

(1)台北市都有建防洪的堤防,但是關渡為什麼沒有堤防?因為關渡有水筆仔,水筆仔可以抗爛土,具有水土保持之功效,故沒建堤防。

(2)關渡的濱海地區有水筆仔,沒有堤防,所以可以看到很美麗的海邊風景。

2 筊白筍

(1)早期的筊白筍是很好的防風菜,關渡平原為了防風,所以種了很多的筊白筍。

(2)很多水生植物會木質化 ,筊白筍也是一樣,因此會讓許多水鳥跑進來躲風。

() 值得懷念的老師-給台灣小草命名的島田彌市。

1、島田彌市自1903年來台,至1946年被遣送回日本。在台灣期間,他憑著熱情與信心,對台灣植物熱忱的探勘,給了台灣長遠的幫助。他雖被遣回日本,但卻將所有植物標本都留在台灣,真是令人敬佩!

(1) 日本植物學之父」 牧野富太郎在1896年來台灣,從基隆到鳳山步行兩個月,至少看到一千多種植物並採得四千多種的植物標本,認為生物多樣的原生植物是台灣的寶貴。他回日本後便向政府建議普查台灣的植物,並為居民栽種合適的植物。

(2)1903年日本政府派 北海道植物學家川上瀧彌前來台灣負責植物普查,他也帶助理島田彌市來台。後來 川上瀧彌擔任台灣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並組織「台灣植物學會」,對瞭解台灣植物貢獻很大。

(3)島田彌市擔任「總督府農業僱員」,負責調查台灣水稻、甘藷的品種,並在台北市富田町(即台大農場)試種。

3、島田彌市在台灣新竹娶妻生子,工作之餘,不辭辛勞在新竹四處爬山涉水,發現台灣的野生植物。

(1)1908年發現大甲溪沿岸濕地的「大甲藺」, 並提出大甲藺加工的製作方法及柑橘種植的改良技術。

(2) 1910年在大屯山海邊發現「紫菫」。

(3) 1911年在桃園新竹邊界的山谷,發現食蟲植物寛葉毛氈苔、長葉茅膏菜。

(4)1915年在新竹新埔發現「台灣萍蓬草」。

(5) 1917年在雲林鬥六發現「大安水蓑衣」。

(6)在台北士林芝山岩發現「紫蘇」。

(7)在新竹十八尖山發現澤蘭。

(8)1933年回台北擔任帝國大學的熱帶植物藥效性的調查、研究台灣的救荒植物、防蚊的原生樹種與穩固沙丘的植物樹種。

4、島田彌市不餘遺力的改善新竹的環境與農家生活,這是他給台灣沿海居民的禮物-視海濱是「平和的生活區」。

(1)1921年自日本引進「木麻黃」的種苗栽種,在新竹海濱種植木麻黃防風林,抗風防沙,減低風害。

(2) 限制農民在濱海地區砍伐原生樹木,並建議立法 處罰伐木者,以遏止砍伐 海濱植物的不好習慣。

(3)鼓勵農民種植有固氮能力的「花生」,不但改善當地貧瘠土壤並且增加農民的收入。

(4)研究「蓪草」的栽培與加工,使新竹成為台灣蓪草紙的中心,並且大量外銷,大大改善了新竹百姓的生活。

(5)設立「自營農場」培育鄉村青年,嚴格受訓(輔導自20歲至40)提升種植技術,讓他們成為自耕農,留在鄉村擔任「保正」。

() 台灣森林保護的功臣-佐佐木舜一。

1 佐佐木舜一是台灣植物探險的先鋒。

(1)佐佐木舜一是個農家子弟。在1903年川上瀧彌前來台灣擔任「台灣植物普查 」時,徵聘他為調查助手。 1911年佐佐木舜一由高雄走到基隆共兩個月,沿途調查紅樹林植物。發表台灣第一篇「紅樹林」的研究,認為紅樹林具有海岸線的穩定作用,能夠減少災害。

(2)1898年基隆港開始建港,他發現基隆港的紅樹林逐漸消失,因而提出「紅樹林需要保護」,立下了以濱海植物生態來防災的里程碑。主張保育紅樹林水筆仔,是最好的海岸防衛林。他提出「有紅樹林的地方,是台灣最美的海岸。」

2 野生種植物標本的製作

(1)佐佐木舜一以勇敢探險的精神,爬上台灣許多高山,走進人跡罕至之處,更登上離島,去採集各種植物標本,共採集3萬個以上,在1918年擔任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的技師。

(2)1924年佐佐木舜一發表《台灣民間藥用植物誌 》,紀錄台灣579種民間的藥用植物,非常重視台灣傳統所蘊藏的許多重要知識。

(3)1928年出版《 台灣植物名彙》,記錄3582種植物,占台灣植物的三分之一,真是了不起的貢獻。

(4) 他將台灣許多植物標本,捐給台北帝大,並且提供標本儲存、通風、防蟲、防黴、避免火災的技術。

3、都市造林的開始

(1)1930年出任台灣總督府林業部第一屆「腊葉館主任」。

(2)認為植物可以增添百姓的幸福。

(3)保護國土的策略與立法,山上要有保安林,海邊要有紅樹林,農田要有防風林,都市要有行道樹及公園造林。

4、在1930年發表《台灣森林的氣候分區》,此研究,是以巨觀的地理尺度去管理植物,實在令人敬佩!

4/15綠屋頂介紹與建置--熊正煇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羅國卿老師

產發局綠化課程:綠屋頂介紹與建置

台灣建築都市化發展居住空間密集,對於大自然常因地震、颱風、暴雨、空氣品質惡化,因此改變自然環境,遏止惡化環境,綠屋頂的建築是必需進行的,然而設計綠屋頂,常因防水、排水、土壤、灌溉、植栽的問題功敗垂成,屋頂的熱漲冷縮變化,防水功能遭破壞,防水層要良好,需考量使用年限,評估時要蓄水試驗,防水層功能,在由廠商提供工法及才料種類斷根型瀝青,防水毯,配合底油,瀝青施工兼具防水層及阻根層。

排水:能將雨水及時排除以免堵塞而照成淹水,排水板應在3公分以上。土壤:介質要良好的保水率,可吸附大量雨水,減少排水的附荷,土壤介質量是綠屋頂重量的來源必須嚴格計算,以飽含水分的(濕重)做為計算才能避免過重。

灌溉:減少蒸散,避免強風吹散而不平均,可達成省水功能,利用噴灌容易維護檢修,更換零件方便,但是系統不容易觀察是否運作正常。

植株:設置初期根系尚未成長,無法吸收滴灌系統水份,必需另設一套噴灌系統備用。

綠屋頂是極端環境,每個地方差異性頗大,應依實際環境現況選擇,因此有了以上設計。

綠屋頂有了防曬抗UV的功能,改善都市熱島效應,並阻隔吸收熱輻射減緩地表雨水逕流,保護建築結構隔音,不同植物可以過濾懸浮粒子,調節雨水流量。

綠化達到建築隔熱降溫,減緩暴雨逕流,淨化空氣美化環境,保護建築,節能減碳的優質生活。

4/15綠屋頂介紹與建置--郭美鳴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羅國卿老師

一、綠屋頂介紹與建置-羅國卿老師

二、研習心得

第一次聽講有關「綠屋頂」的課程,對於屋頂綠化有了初步的瞭解,認識了「綠屋頂」的好處,收穫很多。以後見到綠屋頂建築,便懂得分析其產品類型、設計系統與基本結構,更懂得如何欣賞「綠屋頂」了。

( ) 綠屋頂產品類型:

1、布花園綠牆: 耐性達10年以上

    (1)優點是可依造型剪裁開口大小,較省預算。

    (2)缺點是要懂得這種布材料工法,才會好用。

2、藤蔓網綠牆:像是不鏽鋼網,設置好就可任風吹。

3、隔熱蓄水池綠屋頂:先做簡單排水層,再依次做空氣層、蓄水層、溢流孔、不織布、屋頂輕質土。

4、模組植栽箱:國外喜歡用這種,因可一個人搬動。但要注意,澆水不宜過多,免得漏水弄濕地板。

5、高空喬木定植:要注意排水系統,並設計好排水層。

6、陶石: 選用會沈水的水陶粒,因不是有機質,可維持體積,空間不會消失。但要搭配微生物在裡面滋養,為多孔性材料,提供棲息空間。

7、保綠人造土:可以殺菌、不帶菌,體積不會減少,保有吸水性透氣性。

8、屋頂輕質土:在追求地球土壤穩定,避免樹會沈下去。

    (1)一般大樓 450公斤/平方公尺

    (2)工業用大樓800公斤/平方公尺。

9、草皮耐踐踏土:用陶瓷土。

10、地下樹穴擴大工法:上面可以讓消防車通過。

11、地下滯洪池:小型的地下排水池。

12、太陽能綠屋頂系統。

13、斜屋頂綠化技術。

14、屋頂輕量化技術。

()、綠屋頂系統區分

1、粗放型綠屋頂系統:

    (1)在屋頂上滿舖方式建置綠屋頂,其覆土深度低於30 cm

    (2)平面或傾斜45°的斜屋頂皆可施作,具有低維護管理、低乘載需求、節省結構成本等特性。

2、屋頂農園系統:台南女中結合家政、科展實驗課程,師生用簡便材料將果實套袋、DIY防蟲防鳥網、設置堆肥箱製作堆肥。

3、庭園綠屋頂系統:

    (1)樓板載重至少大於450公斤/平方公尺,利用小型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等設計多層次的綠化。

    (2)其建置成本較高,但景觀效果佳。在許多大樓建案常有露台和空中花園的設計,也有陽台種樹的庭園型綠化。

4、底部給水系統。

5、斜屋頂系統:坡度10°~25°。

6、陡斜屋頂系統:坡度25°~35°。

7、抗暴雨綠屋頂系統。

8、太陽能綠屋頂系統。

()、建構綠屋頂的元素

    1)給水系統(2)土壤(3)植栽(4)過濾(5)排水/蓄排水 6)防水阻根。

()、綠屋頂設計時,應考慮的事項:

1、安全-承載重量。

2、地理風水-陽光、空氣、水源、樓層高度。

3、需求-休憩、生產、生態、隔熱、其他。

4、經費-預算。

() 綠屋頂的基本構造

第一層:防水量及結構樓板

第二層:阻根層(防水阻根毯或阻根膜)

第三層:排水層或蓄排水成層

第四層:過濾層(長纖不織布)

第五層:介質層(屋頂輕質土)

第六層:植栽層

() 屋頂綠化簡易步驟

1、確認屋頂的防水概況:

一般會將屋頂排水孔塞住,放水積高到5~10cm,持續48小時,以觀察室內有否漏水問題。

2、舖設防水層:在防水層上方舖設阻根層,防止植栽未來竄根。

3、全面鋪設排水板:可同時蓄水兼顧排水之用。

4、舖設不織布:植生不織布,可通氣、使土壤保留不流失且能過濾使排水不阻塞。

5、舖設屋頂輕質土與自動澆灌設備:

    (1)使用輕質土壤以減輕建築負擔,且應依80%無機質與20%有機質調配而成。

    (2)自動灌溉設備可分為噴灌及滴灌兩種。

6、植栽:因環境高溫、風大,故應依不同的地區、氣候慎選植栽的種類。

    (1)低維護地被植栽:

        全日照-仙草、倒地蜈蚣、蠅翼草、矮筋骨草、土丁桂、穗花木藍、黃花酢醬草、小蚌蘭、武竹、蔓花生。

        半日照- 馬蹄金、吊竹草 、越橘葉蔓榕、薜荔、玲瓏冷水花。

    (2)不適合地被植栽:卷柏、萬年草。

    (3) 植栽的選擇,有人說要用原生種,其實多元性更重要。

() 常見的綠屋頂問題

1、第一階段:評估規劃

1)風水(2)環境(3)經費來源(4)養護人員。

2、第二階段:維護管理

1)培肥管理(2)病蟲害管理。

3、第三階段:成果分享---作物及空間分享。

()、屋頂綠化的優點

綠屋頂是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和海綿城市的低衝擊設計。

1、降低溫度:可降低室內溫度約14°C

2、減輕噪音或隔離噪音。

3、可增加空氣的對流,過濾微粒子。

4、因降溫減少熱脹冷縮,則建築物較不會產生開裂。

5、防日光直射與防風。

6、植栽產生二氧化碳與濕氣,直接影響微氣候。

7、可節省約30%能源消耗。

8、吸收二氧化碳,淨化空氣。

() 綠屋頂案例介紹

1、台北101大樓年節大廳景觀佈置。

22017高雄醫學院屋頂藥食園。

3、加拿大溫哥華皇家植物園。

4、台北社福大樓的綠屋頂。

5、哥本哈根ARC-垃圾焚燒發電廠。

6108年度內湖台北花市綠屋頂示範區。

72019海博館行政大樓綠屋頂。

() 綠屋頂案例分享

1、台南民治市政中心:

利用連鎖磚步道植栽與生態池,結合太陽能光電板,把綠能與減碳效應發揮到最大。

2、世界最大屋頂菜園 Brooklyng  Grange

    (1)基本結構:

        面積4萬平方呎(=3716平方公尺)

        屋頂土、 有機泥土、輕多孔石

        排水鋪墊、隔離塵

        土層

        植栽

    (2)成果分享:

        兩座農場占地共2.5英畝, 每年生產超過5萬磅有機蔬果。

        在屋頂可舉行餐會。

4/8植物病蟲害生態防治--郭美鳴心得分享

  授課講師:孫岩章老師

一、課程:植物病蟲害生態防治-孫岩章老師

二、研習心得:

    台灣地區因重要疫病蟲害造成農作物很大的損率,因此要注重生態防治。由簡易版植醫及樹醫所提供的經濟學公式得知,若是及早整治及防治,就可以降低損率,是具有經濟效益的方法。

1 植物病蟲害的八大防治策略:

(1)法規防治:

依據法律及政府律令,進行有關植物疫病蟲害之預防、隔離、緊急防治、杜絕等措施。

(2)避病防治:

在時間及空間上設法避免減輕疫病蟲害的發生。

(3) 免疫及抗病育種防治:

▪利用類似疫苗原理構成農作物對特定疫病蟲害產生抗性。

▪由具有抗病基因的親本交配,選育完全抗病的農林品種者。

(4)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學方法避免或減輕疫病蟲害的發生。

▪物理學方法:光線或輻射、熱療及熱處理、低溫或冷凍處理、乾燥處理、淹水防治。

(5) 化學防治:

應用化學或藥劑,避免或減輕疫病蟲害的發生。

包括保護性藥劑、系統性藥劑、治療性藥劑、植醫用藥、樹醫用藥。

(6)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製品或生物藥劑避免或減輕疫病蟲害的發生。

例如細菌、補植蟎、天敵、超寄生生物等有異益生物。

(7) 耕作防治:

▪在農業耕作的同時,利用耕作作業,滅除或減輕疫病蟲害的發生。

▪措施:無菌種苗的使用、田間衛生作業、輪作、土壤添加物、土壤覆蓋、淹水處理。

(8) 預防及整合性防治:

利用病蟲害之監測、預測模式、預警系統、防治曆策略、成本效益分析等進行病蟲害的整合性預防及防治之最佳策略者。

2 無毒有機之疫病蟲害防治方法:

(1)無毒藥劑選擇策略

(2)病蟲害管理策略

(3)綜合應用之防治技術 

(4)無毒農業技術諮詢

(5)無毒農業常用 

▪非農藥防治資材: 苦楝油、苦茶粕、蘇力菌、枯草桿菌、菸葉、無患子液 、肉桂油、草木灰、苦土石灰。

▪預防性藥劑: 硫磺粉、石灰硫磺混合劑、波爾多液。

(6)編制技術手冊。

3、疫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具成效的案例:

(1) 1975年紅胸葉蟲入侵台灣,成為可可椰子的的重要害蟲。1983年自關島引進「蛹寄生釉小蜂」,在釉小蜂寄生防治下,可可椰子恢復往日的生機。

(2)「平腹小蜂」是荔枝椿象的天敵

▪平腹小蜂會將卵寄生於荔枝椿象的卵中,使其無法孵化而死亡,降低其在田間的族群數量。

▪農委會進行人工飼養平腹小蜂,俟到2月開始的荔枝椿象產卵期間,免費提供農民田間釋放,以達到及早防治。

(4)利用「補植蟎(捕植蟎)」進行葉蟎之防治,已在桑、梨、草莓、茶、木瓜獲得顯著成效。農試所正努力研發大量補植蟎的商品技術,以適時供應廣大農民之需要 並提供正確釋放時機及數量的示範與推廣。

4 生物防治有侷限

▪仍是無解的有 介殼蟲、黃條葉蚤、猿葉蟲、黑盲椿象、角盲椿象、金龜子、蠐螬、蚜蟲等。

▪有機農業的緊急防治用藥有: 賜諾特、諾伐隆、鼠大滅、剋安勃、護塞事、依芬事、硫敵克、蘇力菌……共11種產品。

應慎選防治方法及農用藥劑以提高防治率。

5、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之比,恰似中醫和西醫。

以秋行軍蟲為例

▪慣行農業可用防檢局公告的11種緊急防治用藥,目前已疫情緩解。

▪因有機農業只能以唯一的生物農藥蘇力菌應戰,故防檢局給予發現秋行軍的有機農一張「緊急施用」的暫時許可防治用藥,才得以防治疫情。

6、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之比。

(1)西元2012年史丹佛大學有12位學者完成一篇綜評研究,由此論文可知:食用慣行農產品並不會較不營養,在安全問題上也不會較易生病或得癌。若是如此,則我們的國家社會皆無須去吹捧「有機農業」,消費者也無需花大錢去追尋有機農產品。

(2) 由下列幾點可知,有機農產品並沒有比較節能省碳及環保。

▪現行的有機食物未必是在地生產,例如中國大陸和美國都是出口大量的有機產品與加工有機農產品到世界各地。

▪有機食品的單位面積產量比慣行農業的產量低26~34%,即令使用高成本的防治資材,其產量仍是低5~20%

▪有機農業須多出1/2的栽種面積,才能和慣行農業有相同產量。但全球只有36%的土地用於農業 ,若要增加1/2的土地,恐需把目前占全球面積30%的森林砍掉一半才能支應,如此,有機農業就比慣行農業對地球較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