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20130411洪裕淵心得

這次請來了江德賢-江某老師來當今年綠化諮詢培訓首堂課的老師,江老師講解有趣,深入淺出,引用了多種歷史、地理、人文、生態的角度來講解台北人一定要認識的樹木,實在是令人大呼過癮!


在課堂開始前,台北市產發局廖股長及吳宣萱小姐先開場,原本還十分擔心志工老師們每次都學基礎的東西,沒有學到進階的東西。過一會兒,江老師來了,他本來也十分擔心志工老師們基礎背景了解知識雄厚,對於台北的樹木早已多所了解,緊張的情緒溢於言表。

在一切就緒以後,江老師以詼諧有趣的口吻,與志工老師們輕鬆的互動,先就標題詢問各位志工老師,你們知不知道台北人一定要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志工老師們爭相回答,「杜鵑!」「榕樹!」「相思樹!」「台灣欒樹!」「楓香!」,就在此時突然竄出一個回答:「江某!」因為江某剛好是江老師的名字,一時間大家都笑成一團,氣氛頓時變得非常愉快,大家臉上都帶著笑容。

江老師先以台北盆地的地形圖做說明,基本上臺北盆地被周圍的高山群圍繞,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盆地,三角形北端為關渡平原,周圍圍繞著主要火山群從北而南依次為大屯山列、七星山列、五指山群、五分山群,最東則為石碇山群。而南端則為烏來山群,西側則為觀音山環繞。從臺北盆地周圍的山群來了解台北的植物是一個最快的途徑。江老師馬上將話題導入台北盆地的特殊性。

光是台北一個地區,居然有火山(大屯火山群)、高山草原(箭竹草原)、全世界(不光是全台灣或是全亞洲)最大的水筆仔純林、溫帶森林(受到東北季風影響而有大量的昆蘭樹、馬醉木)、亞熱帶雨林(三峽大板根)等五種植物相。光是台北盆地一個佔地那麼小的地方,居然就有高達五種的植物相同時存在著,真的是很令人感到嘖嘖稱奇!

接著老師一一介紹各種台北人一定要認識的植物,首先他從台北最高地形會出現的高山箭竹開始說起。台灣的高山箭竹有三種,包括有包籜矢竹、台灣矢竹與玉山箭竹。而其中包籜矢竹與台灣矢竹是最難區分的。老師在一開始就說明了最容易辨認的一項特徵,在包籜矢竹的節間下圍會有淺褐色的毛包裹著,而台灣矢竹則無,台灣矢竹的嫩枝會有一圈的白粉,而不是毛。從節間顏色就可區分出這兩種曾經被歸為同種的矢竹。包籜矢竹其實分布並不廣,但是在陽明山那有整片的包籜矢竹純林,在中海拔大多看到的都會是台灣矢竹。


民以食為天,大家開始好奇,那麼我們到底常常在吃的箭竹是哪一種箭竹呢?江老師馬上給了我們解答:答案是玉山箭竹與包籜矢竹! 江老師在做田野調查時,曾詢問過當地原住民朋友,原住民朋友說山上有兩種箭竹,一種能吃,一種不能吃,能吃的是玉山箭竹、不能吃的是台灣矢竹。事後才知道,其實不是不能吃啦! 而是煮起來會很苦,而不至於是有毒,因此一般不會去食用台灣矢竹。

江老師話題一轉箭竹」,何謂箭竹?箭竹就是原住民以前拿來做弓箭的,那麼甚麼為弓,甚麼為箭呢?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從沒想過那麼深入,在這邊江老師一次給了回答,玉山箭竹拿來做箭,因為又直又硬,而桂竹或刺竹拿來做弓,這種竹子較有彈性。

講到了竹子,江老師又進一步從竹子的角度切入,有一種植物是以台北的小區域命名的! 而且不是俗名喔,而是學名內就有該地區的名字,大家丈二金剛捎不著腦袋,到底是哪種?原本激烈的討論聲,一時間陷入沉默。想不到答案就是某種竹子-八芝蘭竹! 竹子有很多種,包括有綠竹、孟宗竹、蓬萊竹、八芝蘭竹等,那麼該如何區別這些竹子呢? 江老師提醒志工老師,千萬不能以葉子/竿子粗細程度來辨認,因為竹子上述的特徵變異程度非常大,要用竹籜的特徵來區分。例如辨認竹籜上是否有長毛,上述的竹子其中只有八芝蘭竹上有長深色的毛,其他竹子則無,所以只要看到竹籜長毛幾乎可以直接判定為八芝蘭竹,反而是如果竹籜沒長毛比較難認,需要更多其他的特徵來佐證。

講完了竹子,咱們來賞花! 前陣子剛過的櫻花季,在賞櫻人潮正熱時,甚至有人站出來高喊,不要再到處再種植櫻花了,這樣對生態不好。因此,台北人可不能不好好來認識櫻花阿。
櫻花是早春時會開的花,而台灣的原生種櫻花就是山櫻花。櫻花為薔薇科離瓣花,所謂離瓣花就是花瓣是一片一片掉的。因此在日本的櫻花,如吉野櫻、昭和櫻在賞櫻時節會出現風吹雪,整片的櫻花花瓣隨著風吹翩翩而起,眼前的整片景色煞為驚人。但是台灣的山櫻花,其特徵卻是整朵花掉落,無法隨風起舞,因此現在台灣栽種很多其他的外來種櫻花,來讓民眾感受那種「非吹雪」氣氛。

山櫻花除了身為離瓣花卻整朵掉落外,它的特徵還有花瓣往下垂、所有櫻花中顏色較深(尤其是霧社種山櫻花),台灣有三種原生櫻花,包括有台灣山櫻花、阿里山櫻(已經與太平山櫻併為同種)以及霧社種櫻。這三種原生種要辨識可以以花萼反捲或平貼來辨識,其中只有台灣山櫻花花萼是反捲的,而另外兩種應是平貼。

講完了花,接著來聊樹! 目前森林仍佔了全台灣面積的60%,可以說是最容易看到的地形地貌。那麼台灣低海拔森林最具的樹木是甚麼呢? 江老師語帶神秘,但志工老師卻幾乎同時答出了榕樹、樟樹等答案,「沒有錯!」江老師說,榕樹是台北栽種最多的行道樹,而樟樹是次多的。若以台灣原始森林的觀點,在台北最容易出現的樹應該是樟樹。台灣是世界上樟樹最主要的分布地,曾經有「樟腦王國」之稱。在國中時,關於樟腦王國之稱我也是時有所聞,但當時我還真不知道樟腦到底有啥了不起,除了可以放在衣櫥裡面除臭之外,還有甚麼用途呢? 原來19世紀1869年當時發明了第一種人工合成塑膠叫做賽璐珞(celluloid),是以硝化纖維和樟腦合成的。賽璐珞大量的被用來使用為底片、梳子、撞球等物。因此當時對樟腦的需求非常的大,台灣也不斷的出產樟腦給世界各國,因此有樟腦王國的美稱。但是之後,賽璐珞的各種缺點開始出現,尤其其在高溫時會融化的特性,實在不適合繼續大量採用,因此對於樟腦的需求降低,台灣也就不用再繼續出產樟樹了。

從來不知道,居然會有一種植物可以決定了台灣的政經中心所在,雖然樟樹後來漸漸不再出產,但曾經的遠近馳名仍讓樟樹名列在台灣早期的三寶中「甘蔗、茶、樟腦」。在出產樟樹以前,荷蘭將政經中心設在台南,因為中南部平原很適合產甘蔗,經歷了明鄭時期、到清領時期時,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將衙門(也就是後來所稱的總統府的概念)移到了台北,從此台北一直是台灣的首都直到現在。原因為何呢?理由是後來茶和樟腦漸漸成為了台灣主要的輸出,而茶和樟樹大多分布在北部中低海拔,因此將首都移來台北,好做管理。甚至因為要運輸茶和樟腦而完成了台灣第一條鐵路(新竹到基隆),我想沒有江老師的整理,我大概還不會相信居然真的會有一種植物可以改變台灣的政治經濟呢!

但回到了自然生態觀點,台灣三寶,卻造成了低海拔森林被大量砍伐,除了直接的需要木材之外,更需整理出整片的甘蔗田來作種植,間接地造成了雲豹、梅花鹿的消失,這可以稱為台灣的悲歌,在江老師放出了最後一隻原生的梅花鹿死亡的照片,志工老師們也發出了深深的嘆息。

樟樹被砍伐後,樟樹原本的生態地位被楠木類給取代(又稱補位樹種),尤其最容易見到的是紅楠,紅楠成為了台灣低海拔森林最易見到的樹種,「楠」字仍可拆成「木」+「南」,也就是南方之木的意思,由此可知楠木是熱帶、亞熱帶的樹種。楠木是相當好的建材,在明清兩代只有皇宮可以使用楠木建造,叫做「金絲楠」。楠木位於南方,因此也間接見證了中國的政經中心由北往南移動的歷史。

楠木、樟樹皆屬樟科,有另一種科叫做「殼斗科」,兩種科組成了台灣中低海拔森林主要的森林群系。講到了殼斗科,江老師馬上詢問了志工老師們,你們知道哪一種殼斗科最常見嗎? 志工老師這次幾乎異口同聲說出「青剛櫟」! 江老師面帶喜悅,非常開心的說:「沒有錯! 青剛櫟硬度非常高,密度可達0.9,若密度超過1,放到水裡就會沉下去,由此可知青剛櫟是相當不錯的木材,所以拿來當作建築、鐵路的枕木、農具及橋梁等,在二戰時期,還被日本人拿來製作成槍托,雖然有很硬的優點,但同時也有著怕蟲蛀、怕乾溼變化等特點。」那麼他還怕什麼呢?
「他還怕台灣黑熊」,江老師在嚴肅的話題過後,突然間插進了一個有趣幽默的小知識,大家都會心一笑

接著進入了台北的老樹,第一名當然為榕樹! 榕樹是容易生長的樹,象徵了生命力旺盛,此外榕樹樹冠大好遮陰,古時候人很喜歡種植榕樹,加上不容易死,榕樹很容易成為了台北的百年以上的老樹。但榕樹最厲害的一點是,他可以在一片已經長滿了樹的森林茁壯,因為他的種子不用降到地面,空降到其他樹上就能開始長,所以可以在一片鬱閉的森林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當然還有其最讓人嘖嘖稱奇的特點就是他一棵樹就可以長成整片林,氣根可以變成支柱根,樹冠因此得以無限延長。

剛剛所提的是台灣低海拔最容易出現的原生樹種,那麼各位可知道台灣最多的「造林樹種為何嗎?」江老師總是以提問的方式將話題跳入下一個話題,並且得以引起志工老師們的興趣。志工老師對於植物的基礎背景也算雄厚,一下子答出了相思樹、台灣欒樹以及楓香等樹。這三種樹各有各的特點。在日據時期,相思樹因為相當硬,被大量拿來做為燒炭、鐵軌的枕木以及礦坑的支架,當時在金瓜石有句話說:「若聽到牛條在叫,要趕快跑」,就是說當最堅硬的相思樹開始發出聲音時,代表要崩塌了,趕快逃,不然會被困在裡面!

而台灣欒樹則不能不提到天母的欒樹節,從天母的欒樹節後,台灣人才開始認識欒樹,並進而大量的栽種成行道樹。台灣欒樹通常在9月開花,因此看到台灣欒樹開花代表冬天要來了! 江老師開玩笑地說,所以他不喜歡看到台灣欒樹開花,他喜歡看到木棉開花,木棉開花代表春天要來啦! 全班哄然。

而楓香是目前中山北路兩側主要的行道樹,可稱為楓香大道。楓香除了可以在秋天賞楓葉之外,它的果子在中醫上相當有名,叫做「路路通」,是中醫氣血的概念,食用楓香果可以使血路順暢。楓香另一項現在最常用的用途就是拿來種香菇,其經歷的過程為1. 打洞 2. 充菌 3. 煮蠟/封蠟 4. 移去森林內,讓香菇自己長出來。

很快的,上課快進入尾聲,江老師的話題進入了陽性物種,他介紹了白袍子、山黃麻與台灣赤楊,他們是台灣崩塌地容易出現的指標樹種。北部潮濕地易出現白袍子、中南部易出現山黃麻,而中海拔在崩塌後會出現台灣赤楊純林。
功能性的樹種在台北亦有,包括了造紙的構樹與促成台灣東西文化交流的蠶桑文化-桑樹,在台北也是容易見到的樹種。

接著進入最後一個課題前,江老師說:「這一顆是最重要的樹! 你不能不認識!」志工老師們眾說紛紜,想說樟樹、茶、殼斗科等都出現了,還有甚麼是遺漏的呢? 「哈哈」在江老師公布答案時,我在心裡笑了,想不到就是他自己啊「江某」,江某曾經是很賺錢的樹種,又分為白肉與紅肉,白肉100公斤350元,紅肉100公斤280元,若以當時男人一天工資50元想,若以現代的物價觀點,現在一天大概1000元,那麼乘上70倍就是現在白肉100公斤的價錢- 7萬塊! 這也太驚人了! 江某果然是昂貴的樹種,江某老師也是,我心裡在想。
投影片的最後,江某老師半開玩笑地說:「即使其他的植物都忘了,但請不要忘記這一顆」,螢幕上是江某的照片。

江老師的教學淺顯易懂、深入淺出,而且為人風趣幽默,上他的課讓人如沐春風,我想不用他特別要我們記得他(江某),我也不會忘記這位老師了。實在是收獲良多的一堂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