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9/9 - 戶外研習課程 (簡瑞琳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老鍋米粉研習一日遊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簡瑞琳

期待已久的新竹老鍋米粉一日遊,一大早6點多我已經到達了北市府,陸續老師也都來了,大家興高采烈的坐上遊覽車,往新竹方向。

新竹有九降風,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       解說員非常認真的解說以及環境的介紹,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把新竹米粉更加發揚光大。

解說員非常詳細的解說,老師們也非常認真聽解說員解說,並且將我們分組。一路上帶領老師們參觀了,100多年前製作米粉的道具......等。

第一站,大家很努力的輪流用機器壓制米粉條,和自己製作的炊粉,分裝包裝,體驗做米粉的樂趣。解說員分組帶著我們去看爆米花的製作以及品嘗到現做的爆米花餅,並且DIY製作了,手作麻糬,大家非常賣力的在石臼器皿中,將糯米飯,輪流搗爛,成為Q彈好吃麻糬,每人一盒帶回來,家人也吃得津津有味Q彈好吃。

DIY製作用桑椹葉汁,和糯米糰攪和在一起,有紅色草龜,包的是紅豆餡,有製成綠色和草龜內餡包蘿蔔絲,DIY自己包餡料有甜的有鹹的,這是老一輩的長輩才會做的,今天我們自己動手做出古早味的草龜大家做得不亦樂乎。

    走進防風林雖然天氣熱,聽解說員認真解說,防風林,對海邊的重要性以及認識防風林的植物,和風力發電的優缺點。

    DIY製作真的是太有趣了體驗不同的美食做法回家滿載而歸的伴手禮,請女兒回來幫忙帶回家分享,製作了米粉也是請女兒帶一些回去,同事一人一包自己留兩包,可能是自己是做的米粉,拿去煮米粉湯感覺特別的好吃。

   感謝台北市政府和七星主辦的志工研習一日遊感謝工作人員的一路陪伴和照顧大家,讓所有老師們收穫滿行囊。

9/9 - 戶外研習課程 (張語喬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今天參觀了全國第一家米粉教學博物館(老鍋農場)。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張語喬

這次的體驗讓我深刻感受到原來日常餐桌上常見的一碗米粉,背後竟然有如此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透過導覽與解說不僅讓我理解傳統與現代米粉製作的差異,也學到草仔粿、紅龜粿等台灣傳統米食在米種選擇上的巧思,收穫良多。
首先館內特別呈現了傳統米粉的製作過程,早期阿嬤年代的米粉講求(純米)工藝,必須將在來米浸泡磨成米漿再經過沉澱、壓乾、蒸煮,最後用手工壓條成絲,並日曬風乾。這樣的製程耗時費工,但成品帶有濃厚米香口感紮實,而有嚼勁。傳統米粉雖然產量有限,但每一口都能吃出製作的用心。隨著時代進步農場也介紹了現代化的米粉製作也讓學員實際操作米粉,每人會自己製作打包親手做的米粉,更能深入了解現代機械化的引入製作效率大幅提升,不需再完全依賴日曬與手工。
現代米粉中常會添加玉米澱粉或樹薯粉,不僅能提升彈性與耐煮性也讓外觀與口感更加穩定,對比之下,傳統與現代製法各有特色也減少了人力的支出。
除了米粉還參與了紅龜粿、草仔粿的體驗,尤其是了解了兩者的用米差異。草仔粿多以在來米磨漿製作,在來米黏性較低,蒸後能呈現軟Q口感非常適合包裹蘿蔔絲、豆乾等鹹餡。而紅龜粿則以(糯米)為主,糯米黏性高能輕易壓模成型。
這趟參觀讓我明白,看似平凡的米粉與粿食,其實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生活的痕跡。傳統的製程保存著手作精神,現代的轉型,則展現了科技與時代的融合。無論是米粉、紅龜粿都讓我體會到台灣米食文化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