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10/2 - 戶外研習課程 (邱美珍心得分享)

 

日期:2025/10/2

主題:清香農場-戶外研習心得

講師:清香農場講師群

志工:邱美珍


10 月了豔陽還高高掛,秋老虎真是猛,今天戶外研習到內湖清香農 場,還好車程不遠,台北市還保有這般的生態農場,可見主人的堅持哩! 到了農 場清涼多了,從農場遠眺汐止周邊風景優美,闆娘說遠遠那棟建物就是宏碁大 樓,想到女兒在那上班,感覺親近呢 今天都在農場研習;做楊梅果醬,地瓜湯圓,享用農場午餐,草莓盆栽 移植,挖地瓜,大家都很用心學習。我還做了詳實的筆記: 

楊梅果醬做法:600 公克楊梅先倒一半入鍋小火煮至有水份再加入全部楊梅繼 續煮至出水,火開大一點,煮至多水,煮至楊梅變小,加冰糖 100 克,煮溶化 煮滾,再加麥芽糖 150 克(麥芽糖先加湯汁兩湯匙入碗內使其溶軟化),繼續 煮至濃稠,才可裝罐。趁熱裝罐後倒扣讓瓶蓋朝下,殺菌瓶口耐保存。 

地瓜圓配方: 地瓜與粉的比例是 2:1。今日配比 1.地瓜 800 克 2. 三粉(太白粉/ 糯米粉/地瓜粉)各 135 克。作法:地瓜蒸熟,趁熱壓泥,加入粉揉成糰即可搓 湯圓了,算是蠻簡單的,大家一起搓湯圓感覺很喜樂。 

草莓的換盆:重點是幼苗的走莖朝盆中心,幼苗靠邊 1/3 種植,這樣未來開花結 果時才會朝盆外垂下,這樣果實才不會沾到泥土而爛掉。 

草莓盆栽照顧方法: 1 晴天每天澆水,雨天 2 至 3 天澆 1 次 2 每週 1 次用糯米醋或米酒稀釋 200-300 倍保養 3 每月施肥一次補充養分 4 枯黃老葉或草莓採完的空枝要摘除 5 保持植株乾淨通風,草莓採收期約為 12 月到 5 月 

午餐:我也學到了多種青菜一起燙+肉燥很不錯哩,有青菜有蛋白質的健康餐。 每次的戶外研習都收穫滿滿,這次也不例外,有助未來的生活與服勤智能,一面寫報告,一面吃楊梅蜜餞很好吃。感謝產發局與七星生態的長官們用 心規劃,讓志工們不斷精進,讓志工們很幸福呦

9/9 - 戶外研習課程 (蔡麗華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老鍋休閒農莊-戶外研習心得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蔡麗華


今天戶外研習活動,以輕鬆.休閒學習方式。地點是新竹老鍋休閒農場。一趟以傳統美食的體驗活動之旅。農埸是以米粉的文化為主題。設有米粉博物舘,還有多樣的米食D i Y活動。一起來認識米食,與體驗有趣的DIY活動。

米粉是新竹最有名和代表食物之一。一想到新竹一定會想到米粉。

首先詳細講解米粉的製作過程,加強是新竹在地生產,和嚴選在來米。例如:機器壓米粉,用手撕米粉,捲烘米粉,體驗親手製作過程,新奇又有趣。米粉製作過程中將蒸好未整形的米粉拆成一檲,再整形後置入格子裡,再將米粉烘乾等待烘乾

烘好的米粉包起來封裝,再利用封口機,密封就完成了。頭一次體驗米粉製作活動太有趣了!好玩!也一定很好吃。


農場還有多樣的傳統美食D l Y活動,如:紅龜粿. 麻糬,客家菜包. 草仔粿. 米香等。參觀米食博物館,有早期製作米粉的機具展示,到現代一貫化全自動生產,都有完整的介紹說明,讓民眾可了解米食的由來。

今天透過米食講解,體驗多樣以米食及親自動手做客家美食,紅龜粿客家菜包. 擂茶. 草仔粿.麻糬-等,還有古早甜點,傳統的爆米香等。享受多樣的米食製作過程,也收獲滿滿。

米食之旅,豐富的活動,有趣的親自感受親手製作的多樣台灣米食,太棒了!

透過學習體驗,豐富自已認識新竹傳統米食文化,真是受益良多。最後又帶回多樣親手製作的伴手禮,滿滿的興奮

,及滿載而歸!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4/17- 吉祥植物栽種與病蟲害防治(黃淑華心得分享)

日期:2025/4/17

主題:吉祥植物栽種與病蟲害防治心得

講師:陳坤燦老師

志工:黃淑華


一聽到這個主題就令人愉悅,很想多知道一些相關知識.

老師選了十六類植物,這裡列舉十類:

(一) 開運竹

1耐陰,乾透再加水,不要永遠有水,要讓根部有空氣.

2要修剪新葉

3有的植物需要光線,如:朱蕉

                                                                          

(二) 千年木(龍舌蘭科  龍血樹屬  竹蕉家族)

 1檸檬千年木(顏色似檸檬綠)

從風水的角度看,葉子尖長的植物較不討喜

 2 香龍血樹(巴西鐵樹)

花很香 ,耐陰.

有樹幹者,不需一直澆水.

 3百合竹

生命力強,隨便插,隨便活.


(三) 銀柳(楊柳科)

  1 冬天採收

  2台語取諧音<銀兩>

      選飽滿者,有<剝銀兩>的吉祥意義.


(四) 發財樹(馬拉巴栗)

  1 耐旱耐陰

     2園藝手法:把90公分植株挖起來,取3根編成麻花,再種

        下去,就變成新的造型.

 

(五) 翡翠木(發財樹)

      1景天科

      2莖可扦插

      3  不可放室內


(六) 萬兩金(硃砂根)

       1 耐陰

       2五年後才開花結果

           須授粉,喜歡高濕度環境.

       3室內不太結果


(七) 鳳梨

        1種鳳梨頭,2年可長

        2  擎天鳳梨花開一天,苞片持久,可一個月.

        3  開花後會慢慢死掉,再從旁邊長出側芽兩三棵.


(八) 福祿桐(五加科)

         1 略耐陰,根不耐濕,可扦插.

         2 水多會有根腐病.


(九)

          1 桂花(木犀科)

            耐修剪,葉易有褐斑病.

        2 土肉桂(樟科)


(十) 金桔(大吉大利)

         1四季橘(果長)酸

             產東南亞 .高雄

         2 金棗(果圓)

              產江南.宜蘭等


好名字令人愉悅,不論是植物.動物.物品等,好名字總是令人

充滿希望.喜悅和信心,周圍充滿吉祥植物,生活也會吉祥如意喔!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9/9 - 戶外研習課程 (余棼蘭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老鍋休閒農莊-戶外研習心得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余棼蘭

戀戀古早味米食的體驗

  童年朗朗上口的俚諺語

「一的炒米香

    二的炒韭菜

    三的強強滾

    四的炒米粉」

新竹米粉的高知名度,吸引大家前去體驗。

  車子抵達老鍋休閒農莊,放眼望去木架上鋪曬著米粉。

  據新竹市志記載

「五胡亂華,華人南遷閩浙,以稻米搓而食,即當今之米粉也」

因大陸北方人習慣吃麵條,到了產稻米的南方就以米仿製成條是米粉的緣起。

      許多米粉業耆老説祖先來自福建會安,在大陸就以做米粉為業。由於新竹的地理優勢,每年超過200天以上有風利於米粉的曝曬風乾。

    大家依照農莊人員的解說DIY,將分到的米粉披整齊放入木格子,送去烘熟。裝袋再放入油包、調味料。封口。每人做5包。

    然後做紅龜粿、草仔粿,和水攪拌、蓋模印等。體驗做粿的樂趣。

    爆米香則由師傅操作。我懷念數十年前,街頭巷尾常看到爆米香的車子,小孩子興沖沖的用奶粉罐裝米去爆。師傅加水、糖或麥芽糖、油,和好加熱「碰!」的好大一聲,然後桿平、分切。甜滋滋脆口的爆米香齒頰留香。

    參觀米粉工坊博物館,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對古早味的米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客家麻糬的DIY

需要手勁力道,做成後沾上花生糖粉吃起來特別香。

    走在砂灘防風林,黃槿、木麻黃等植物隨風搖曳,展露防風定砂的功能。

6支風力發電機巍峨聳立在缺電的現今貢獻它們的力量。

帶著DIY的成品和產發局送的芝麻麵和2包米粉賦歸,ㄧ趟知性的戶外研習,收獲滿滿,受益良多。

9/9 - 戶外研習課程 (王淑芬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老鍋休閒農莊-傳統米食體驗之旅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王淑芬

聯合國宣布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 D G S」,其中多項涵蓋氣候、環境與生態等議題: S D G S的17項核心目標與行動分三大類概述,包含生態、社會、經濟:

分類1:生態。

生態分類為永續發展的基礎,意旨我們應珍惜愛護身處的環境,包含乾淨水源、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等議題,才能讓生態體系與自然資源生生不息。

分類2:社會。

社會分類為生態發展後的進階目標,意旨先滿足個人基本需求,再擴及群體發展層面。個人基本需求包含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群體發展者包含永續城鄉,以及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

分類3:經濟。

當社會能夠正常運作後,即可在上升到追求經濟發展的層次,先確保個人能夠擁有合適的就業機會,再促使社會達到工業化,鼓勵創新並規劃基礎建設,最後落實社會正義,包含減少不平等的情況出現、實施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

老郭為讓大家對於新竹米粉有更深的認識,除展是百年前人力時代製作米粉的器具,及演進至民國出年皮帶時代簡單動力機器,至現代完全一貫化的自動生產。更詳盡的導覽解說,米食之杏之旅,讓大家對於新竹米粉有更深的認識。再將傳統米食——米粉、爆米香、草仔粿、紅龜粿、客家麻糬精油親自動手作,體驗古早阿嬤時代的美食,啟發大家對食物的尊重、共創更安全、永續的生活環境。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9/9 - 戶外研習課程 (簡瑞琳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老鍋米粉研習一日遊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簡瑞琳

期待已久的新竹老鍋米粉一日遊,一大早6點多我已經到達了北市府,陸續老師也都來了,大家興高采烈的坐上遊覽車,往新竹方向。

新竹有九降風,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       解說員非常認真的解說以及環境的介紹,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把新竹米粉更加發揚光大。

解說員非常詳細的解說,老師們也非常認真聽解說員解說,並且將我們分組。一路上帶領老師們參觀了,100多年前製作米粉的道具......等。

第一站,大家很努力的輪流用機器壓制米粉條,和自己製作的炊粉,分裝包裝,體驗做米粉的樂趣。解說員分組帶著我們去看爆米花的製作以及品嘗到現做的爆米花餅,並且DIY製作了,手作麻糬,大家非常賣力的在石臼器皿中,將糯米飯,輪流搗爛,成為Q彈好吃麻糬,每人一盒帶回來,家人也吃得津津有味Q彈好吃。

DIY製作用桑椹葉汁,和糯米糰攪和在一起,有紅色草龜,包的是紅豆餡,有製成綠色和草龜內餡包蘿蔔絲,DIY自己包餡料有甜的有鹹的,這是老一輩的長輩才會做的,今天我們自己動手做出古早味的草龜大家做得不亦樂乎。

    走進防風林雖然天氣熱,聽解說員認真解說,防風林,對海邊的重要性以及認識防風林的植物,和風力發電的優缺點。

    DIY製作真的是太有趣了體驗不同的美食做法回家滿載而歸的伴手禮,請女兒回來幫忙帶回家分享,製作了米粉也是請女兒帶一些回去,同事一人一包自己留兩包,可能是自己是做的米粉,拿去煮米粉湯感覺特別的好吃。

   感謝台北市政府和七星主辦的志工研習一日遊感謝工作人員的一路陪伴和照顧大家,讓所有老師們收穫滿行囊。

9/9 - 戶外研習課程 (張語喬心得分享)

 日期:2025/9/9

主題:今天參觀了全國第一家米粉教學博物館(老鍋農場)。

講師:老鍋農場講師

志工:張語喬

這次的體驗讓我深刻感受到原來日常餐桌上常見的一碗米粉,背後竟然有如此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透過導覽與解說不僅讓我理解傳統與現代米粉製作的差異,也學到草仔粿、紅龜粿等台灣傳統米食在米種選擇上的巧思,收穫良多。
首先館內特別呈現了傳統米粉的製作過程,早期阿嬤年代的米粉講求(純米)工藝,必須將在來米浸泡磨成米漿再經過沉澱、壓乾、蒸煮,最後用手工壓條成絲,並日曬風乾。這樣的製程耗時費工,但成品帶有濃厚米香口感紮實,而有嚼勁。傳統米粉雖然產量有限,但每一口都能吃出製作的用心。隨著時代進步農場也介紹了現代化的米粉製作也讓學員實際操作米粉,每人會自己製作打包親手做的米粉,更能深入了解現代機械化的引入製作效率大幅提升,不需再完全依賴日曬與手工。
現代米粉中常會添加玉米澱粉或樹薯粉,不僅能提升彈性與耐煮性也讓外觀與口感更加穩定,對比之下,傳統與現代製法各有特色也減少了人力的支出。
除了米粉還參與了紅龜粿、草仔粿的體驗,尤其是了解了兩者的用米差異。草仔粿多以在來米磨漿製作,在來米黏性較低,蒸後能呈現軟Q口感非常適合包裹蘿蔔絲、豆乾等鹹餡。而紅龜粿則以(糯米)為主,糯米黏性高能輕易壓模成型。
這趟參觀讓我明白,看似平凡的米粉與粿食,其實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生活的痕跡。傳統的製程保存著手作精神,現代的轉型,則展現了科技與時代的融合。無論是米粉、紅龜粿都讓我體會到台灣米食文化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