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20160519小田園菜圃與表達性治療-連紫君心得分享

小田園菜圃與表達性治療
講師:黃盛瑩老師
課程日期:2016.05.19
心得分享:連紫君
內容:
田園城市是臺北市柯市長選前提出的政見,透過小田園教育,小朋友不僅可觀察葉菜類與昆蟲的關係,也能自己動手,從不敢摸泥土到勇於捉蟲,不再只是坐在教室內聽課,而是可以身體力行,認識生態、也吃得健康。
然而菜圃的建置,首先要有建構菜圃的元素及規劃,小田園菜圃,計畫希望讓各校把多餘的畸零地、閒置用地化為菜圃或果園。
課程一開始首先分組討論由幼稚園到特教、安養院、身障族群,建構菜圃要瞭解菜圃的日照變化,植物的設計,成長過程還有校園菜圃的位置考量:1.要有日照時間2.水源3.排水4.學生安全5.不影響其他班級上課6.不是主要的出入要道。
校園菜圃的設計,如空心磚可增加種植面積,短期採收有一般葉菜類如小白菜、地瓜葉等,搭架的有蕃茄、絲瓜、小黃瓜、豌豆等,簡單易種、生長力強,其中種植A菜,最易種植而且不怕病蟲害。
使用者最少要能看到菜圃的建置,蟲蟲是小朋友觀察首要的昆蟲…。從種子到餐桌的不同,深根淺根,要預留寬度,菜圃是學生的,是教育,是讓孩子學習,建置可食地景。
臺北市教育局推動小農夫、小田園計畫,將校內閒置空間打造成菜圃或果園,讓學生走出教室學習。從幼兒園至市立大學都推動,讓學生走到戶外去認識這塊土地。將有機蔬果導入學校營養午餐,讓師生自種自吃。

學校綠化不只種菜,還可以跟各項課程結合,健康教育可跟蔬菜營養結合、自然課可認識植物等,田園城市是讓孩子在體驗農事時,也有園藝治療效果,並促進孩子喜愛及認識在地糧食,達到教育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