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植物-沈純意老師紀錄

龍坑位於台灣最南端鵝鑾鼻半島東側海岸,屬於高位珊瑚礁地形。
珊瑚礁岩是由珊瑚蟲的骨骼,與珊瑚藻、有孔蟲、苔蘚蟲及貝類所共同組成。百萬年前,珊瑚礁岩原是位於海底世界,在50萬年前地球的板塊運動,促使珊瑚礁隆升至海平面上,經過多年的風化作用,開始有了淺薄的土壤,形成一種特殊的森林生態系─高位珊瑚礁林。並且發展出獨特的地形景觀,包括峽谷、洞穴、鐘乳石、石筍…等,也提供了植物落腳的棲所。
在龍坑可以觀察裙礁、崩崖、峽谷、陷坑等地形。但是我們此行最重要目的是認識植物,有些植物只生長在此,北部無法看到,尤其是台灣特有種,如土樟、濱斑鳩菊…等重要植物。以下依科別的字母排序,列出見過的種類:
一、 爵床科
1. 長花九頭獅子草,花似獅子張大口故名之;葉披針形,膜質,兩面光滑,葉背脈上有毛。
二、 番杏科
2. 海馬齒(又名濱水菜),葉厚肉質,可儲存水分;花肉質化,5瓣。
三、 菊科
3. 濱斑鳩菊,葉匙形,兩面有銀白色茸毛;紫紅色筒狀花。
4. 台灣假黃鵪菜,根生葉,匙形;莖生葉,基部成耳狀包莖,全緣(細葉假黃鵪菜-莖生葉不成耳狀,葉疏鋸齒緣);花序生長於莖上,黃色;瘦果具10稜。
四、 紫草科
5. 白水木,葉頂端輪生,倒卵形至匙形,兩面有絨毛;花蠍尾狀聚繖花序。
6. 台灣天芹菜,又名(山豆根),與豆科的台灣山豆根不同。其學名指花序會隨太陽轉動。一至多年生伏臥草本,葉線形,兩面密佈剛毛;花瓣白色。
7. 假酸漿,葉兩面有剛毛;聚繖花序朝下開,花冠白至粉紅色;球形堅果。魯凱族人稱為chi na bu,就是以假酸漿葉包裹小米、肉類等食物,烹煮後食用。
8. 破布烏,葉粗糙,厚紙質,互生,長柄;花萼鐘形,花冠筒狀,具芳香;核果球形,橙黃色。與破布子是兄弟,果實醃漬後可食用,但牙齒會被染黑,心材也是黑色,故稱之。
9. 恆春厚殼樹,葉寛卵形,基部圓形;花冠長,裂片與花冠筒約等長;核果,宿存萼比果長。
五、 衛矛科
10. 刺裸實(北仲),葉倒卵形,對生,革質,淺鋸齒緣,幾乎無柄;花腋生。小枝先端、葉腋都有刺。
六、 金絲桃科
11. 瓊崖海棠,葉對生,全緣,常綠大喬木;總狀花序,腋生,白色。
七、 使君子科
12. 欖仁,葉倒卵形,叢生枝端,柄短,冬天落葉;核果,扁圓球形,有龍骨狀凸起。
八、 旋花科
13. 土丁桂,葉互生,卵圓形,葉基圓形;花冠漏斗形,藍紫色。除了漂亮的花朶外,觀賞層層互疊的葉子也是十分美麗。
14. 馬鞍藤,葉革質,先端凹、基部心形成馬鞍形,很好的定沙植物。
九、 瓜科(葫蘆科)
15. 雙輪瓜,葉互生,表面粗糙,深裂如掌狀;雌雄同株異花,花小,淡黃色;漿果成球形,果實由綠轉紅,有白色條紋,如小西瓜。
十、 大戟科
16. 細葉饅頭果,葉光滑,果稜少。而菲律賓饅頭果,葉兩面及枝條都有毛;果多稜。
17. 多花油柑(多花葉下珠),葉互生,橢圓形,全緣,先端鈍或圓;漿果呈扁球形,如同柑桔一樣。
18. 匍根大戟 (葉全緣),莖綠色匍匐性,有粉紅色條紋,葉卵形至橢圓,全緣,先端略凹;大戟花序,總苞鐘形,無花被,花紅褐色。
19. 鵝鑾鼻大戟 (葉鋸齒緣),與匍根大戟相似。葉橢圓形,葉基略心形,歪基,細鋸齒緣;雌雄異花,白色。
十一、 大風子科
20. 魯花樹,葉卵形或長橢圓形,互生,革質,短柄,枝條有銳刺,嫩枝尤其明顯。
十二、 草海桐科
21. 草海桐,葉倒披針形呈匙狀,部份葉片反捲,以減少水分散失;花白紫色,花瓣5裂成半圓。
十三、 樟科
22. 土樟,葉三出脈,革質,全緣;果實長圓形,果托膨大。
十四、 豆科
23. 葛藤,三出複葉,常見的大型蔓藤植物。
24. 三裂葉扁豆,三出複葉,托葉寬卵三角形,基部有兩裂片;豆莢、莖、葉皆披柔毛。
25. 台灣灰毛豆,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倒卵形,葉背被銀白色毛;花序腋生,淡紫紅色。
26. 三葉魚藤,小葉3-7枚,先從葉枕處長出很像鬚根的對生捲鬚莖,以捲鬚莖纏繞支撐物後,再長出對生葉。也有捲鬚莖只作纏繞攀爬,不長葉。
27. 小葉括根,葉互生,三出複葉,濶卵形;花黃色。
28. 台灣山豆根,在此地未出現,無緣見一面。灌木,莖平滑,一回奇數羽狀複葉。
十五、 千屈菜科
29. 水芫花,葉長橢圓形,對生,厚肉質,無柄;花瓣6枚,波浪緣,白中帶粉紅色。
十六、 錦葵科
30. 黃槿,葉厚紙質,互生,光滑,心形,普遍分佈沿海地區。另一相似種為截萼黃槿(繖楊),葉較黃槿長心形,互生,革質,光滑,副花萼截頭呈杯狀。
十七、 楝科
31. 紅柴(台灣樹蘭),奇數一回羽狀複葉,橢圓形小葉3-5片對生,革質,葉背淡褐色;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球形果實,成熟時紅色。其心材為深紅色,樹皮也是紅褐色,故稱之。
十八、 防巳科
32. 木防巳,藤本,葉互生,革質,多變;聚繖花序,1-3朶生於一細長花梗上;核果成熟時藍色。
十九、 桑科
33. 稜果榕,葉全緣,榕果單獨或成對腋生,扁球形,邊凹稜,有白色瘤點。
34. 柘樹(刺格、黃金桂),葉互生,革質,倒卵狀長橢圓形,全緣或鈍鋸齒緣,小枝的葉腋常具有銳刺。為珍貴木材,可做為黃色染料。
35. 鵝鑾鼻蔓榕,葉互生,倒卵形,厚革質,常匍匐於珊瑚礁岩上,
36. 山豬枷,葉互生為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革質,表面粗糙,兩面皆有短小剛毛;雌雄異株,為了適應珊瑚礁上強日召集乾旱的環境,榕果腋生。
二十、 紫金牛科
37. 雨傘仔,葉橢圓披針形,葉緣有明顯腺點狀鋸齒;花生於枝梢,花冠為淡紫或白色;核果球形,成熟為鮮紅色。
二十一、 胡椒科
38. 荖藤,葉心形,7出脈,以莖生根攀爬。
二十二、 藍雪科
39. 石蓯蓉(黃花磯松),根生葉,叢生,長匙形,肉質;小花呈鐘形,白色帶黃。
二十三、 馬齒莧科
40. 沙生馬齒莧,葉圓、小,多肉,多汁感,葉紋美,常生於礁石細縫。而馬齒莧,葉大於沙生馬齒莧,螺旋狀著生至近對生,肉質,倒卵形。
二十四、 鼠李科
41. 亞洲濱棗(濱棗),葉互生,紙質,三出脈,鈍鋸齒緣,花萼、瓣皆5枚,為恆春半島珍稀植物,蒴果圓形如棗。
二十五、 茜草科
42. 脈耳草,長在礁石上,葉對生,肉質橢圓形,無柄,花瓣4枚。
43. 檄樹,葉對生,厚紙質,長橢圓形,全緣,花簇生成球形,聚合果,漿質球形,具臭味。人稱諾麗果。
44. 葛塔德木(Guettarda speciosa L.),葉形與欖仁舅相似,葉背有毛(欖仁舅葉光滑);花白色,具香味,可製香水;核果球形。
二十六、 芸香科
45. 假三腳虌,葉似三腳虌,雄蕊8枚,果光滑。(三腳虌及山刈葉雄蕊4枚,果被毛)
二十七、 無患子科
46. 止宮樹(假茄苳),三出複葉,互生,全緣或粗鋸齒緣,無托葉;單性花;核果。
二十八、 山欖科
47. 山欖,葉革質,先端圓鈍,葉緣似鑲金邊,葉背紅褐色,漿果,橢圓形。而大葉山欖,葉大、肉質,橢圓形,葉緣反捲,柄短,漿果,成熟為褐色橄欖球形。
二十九、 茄科
48. 宮古茄,茄科長在礁岩上很少見,灌木呈倒伏狀,莖圓筒狀多分支。葉互生,厚革質,葉兩端鈍形。蝎尾狀總狀花序腋生,花梗密被星狀毛;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全株密被星狀毛。
三十、 梧桐科
49. 掌葉蘋婆,葉多叢生於枝條的先端,掌狀複葉,小葉 7~9 枚;果實為蓇葖果,大喬木,台灣全島各地均有栽植。
三十一、 省沽油科
50. 三葉山香圓,南部較多,北部是山香圓。常綠喬木,三出複葉,雌雄同株;圓錐花序。
三十二、 馬鞭草科
51. 牙買加長穗木,與長穗木相比,葉挺,齒緣疏;花淺紫色。
52. 長穗木,葉面較皺,花深紫色。
53. 蔓荊(海埔姜),葉倒卵形或橢圓形,全緣,全株密被短伏毛;花冠藍紫色。
54. 臭娘子(台灣魚臭木),葉對生,革質光滑;花聚繖花序,叢聚生於枝條頂端。葉及花揉碎有草腥味,所以又稱台灣魚臭木。
三十三、 棕櫚科
55. 台灣海棗,雌雄異株,一回羽狀複葉,葉尖特化為硬刺狀以抗旱、抗風。
三十四、 莎草科(風車草科)
56. 乾溝飄拂草(鹽飄拂草),葉革質,狹線形成幅射狀叢生;花高出葉,茶褐色,單一或簇生。
三十五、 鞭藤科
57. 印度鞭藤,披針葉,葉尖端特化成捲鬚狀來攀附其它植物,是其特徵;花枝頭頂生。
三十六、 禾本科
58. 狗牙根(百慕達草),葉長披針形,葉鞘具龍骨,莖蔓生,無毛,地上莖匍匐生長,節處生根。
三十七、 菝葜科
59. 耳葉拔葜,葉心形,葉鞘特別發育,將枝合抱成耳狀。南部的墾丁較多,不容易見的是裡白菝葜。
三十八、 葡萄科
60. 三葉崖爬藤(三葉葡萄),三出複葉,卵形,粗鋸齒緣;花瓣4枚呈十字型;漿果,成熟時紅色。外形與藤本葡萄相似,差異處在於三葉崖爬藤為三出複葉,故稱之。

1 則留言:

  1. 太感謝純意了。不但教我們認識珊瑚礁岩的形成與演變,還列舉出超多種的植物,做有系統的介紹。其中有很多種植物,還是第一次聽到、看到。感動啦! 富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