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農藥安全使用與食農教育之關係-許如君老師講座
二、研習心得
今天張許老師的講座,課程內容豐富實用,闡述條理分明,更能瞭解有關農藥安全使用與食農教育的關係,以及透過食農教育了解農藥安全使用的重要性,感謝讓我收穫滿滿。
三、課程概述
全球每年約有六億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生病,約有42萬人死亡。
1、五歲以下兒童承擔40%的食源性疾病(俗稱食物中毒)負擔,每年約有12萬5千人死亡。
2、 食源性疾病可以分為四類:化學性、細菌性、黴菌毒素與霉變性、有毒動植物性。
3、食物中毒發病為非傳染性的急性疾病。
(一)、使用農藥,有助益農產增產。
1、友善用藥的優點:
生產者安全、使用者安全、環境安全、食用者安全。
2、為確保食品保全/安全,須實施農藥田間試驗:
(1)藥效試驗
(2)藥害試驗
(3)殘留量試驗。
3、管理農用藥劑分類/登記
(1) 殺蟲劑:144種
(2)殺菌劑:125種
(3)除草劑:76種
(4)殺蟎劑2種,殺線蟲5種,殺鼠劑2種。
4、農藥毒性分類:
(1)分為極劇毒、劇毒、中毒、輕毒四類。
(2)標籤依毒性分別為紅、黃、藍、綠色。
(3)明定農藥殘留安全容許量。
5、環境用藥 vs 農用藥劑
(1)環境衛生用藥證
(2)微生物製證。
(二)、吃到農藥會中毒嗎?
1、安全用藥機制
(1)有機食品
(2)產銷履歷
(3)殘留快檢/農糧署
(4)通路/電商、農銷運銷、農會
2、農藥特性
(1)系統性藥劑:農藥與作物接觸後,可經由施藥部位吸收,再在植物內往上移行。
(2)農藥與作物接觸後,只存在於接觸的表面,不可在植株上移行滲透。
(3)檢驗到農藥殘留,不代表會吃到農藥。
3、農藥殘留量試驗作物樣品前之取樣部位
(1)大型果類:包括香蕉、木瓜、鳳梨及番荔枝等。取樣至少五個,混合均勻切碎(木瓜番荔枝先去種子、山竹果先去皮)。
(2)核果類梨果類:包括檬果、龍眼、荔枝、枇杷及桃等。取樣約2公斤,去除內核,連皮及果肉均勻切碎。
(3)茶類:進行茶水及毛茶之分析,分析毛茶須磨成粉,樣品至少5百公克。
(4)其他作物:包括小葉菜類、瓜菜類、豆菜類、根菜類、果菜類、蕈菜類、小漿果類、瓜果類、柑桔類等,均勻切碎(約0.5平方公分)。
(三)、透過食農教育了解農藥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1、賽洛寧(乳劑):防治蚊子、蒼蠅、小黑蚊、蟑螂、螞蟻、白蟻、荔枝蝽象。
(1)適用於公私場所室內外環境。
(2)用法:本劑稀釋後噴灑。
2、有善資材
(1)可應用於有機栽培之病害防治資材,包括套袋、非基因改造之微生物製劑、 天然物質之食品類資材及可使用之化學之合成化學資材(包括甲殼素、化工醋類、含氯物質、含銅物質、波爾多液、碳酸氫鈉、碳酸鈣、石灰、硫磺、脂肪酸鹽類等)。
(2)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公告之「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 二氧化矽、矽藻土、高嶺石、大型褐藻萃取物、碳酸鈣、甲殼素、竹醋液、中性化亞磷酸、矽酸鉀 、苦楝油、苦茶粕、澳洲茶樹精油、肉桂精油等(共21+1種)。
(四)、殺蟲劑
1、殺蟲劑的特性
(1)除滅害蟲:殺死、長不大、不會生。
(2)讓害蟲生病:微生物農藥。
(3)和害蟲溝通:
引誘害蟲(費洛蒙)、
吸引天敵。
2、除滅害蟲/直接殺死:
(1)神經毒:DDT、有機磷、胺基甲酸鹽、除蟲菊酯類、類尼古丁類。
(2)呼吸毒:12A、20B、21A/21B、24A、25A/25B
(3)腸子受傷:蘇力菌、硼酸
(4)窒息:礦物油劑(窄物油)、植物油(大豆油、精油、橘子油)
(5)脫水:農皂、高嶺土
3、作物與病蟲害
果樹-炭疽病、白粉病、斜紋夜蛾、鱗翅目害。
(五)、鱗翅目害蟲
1、非慣性化學農藥及生物防治方式
(1)蘇力菌的利用:蘇力菌怕陽光照射,易受紫外線破壞,故下午傍晚時噴灑蘇力菌,夜晚害蟲出來取食就會中毒。若添加展着劑使用可增加蘇力菌在葉片上之附著,使幼蟲更易取食到。幼蟲繼續發生時必須持續使用,效果會更好。
(2)釋放捕食性天敵黃斑粗喙蝽象,依果樹大小及害蟲密度調整釋放三齡以上蝽象若蟲,並隨時檢視害蟲密度補充天敵。
(六)、東方果實蠅,俗名柑桔果蠅、蜂仔、蜜柑小實蠅。
1、生態
(1)成蟲橙黃色,翅透明,翅脈褐色,體長7~8公厘。幼蟲為黃白色圓錐形之蛆。成熟幼蟲鑽出果實,潛入土中或乾枯枝葉間化蛹,為淡黃色圍蛹。
(2)一年發生8~9世代,各蟲期週年可見,以7~9月發生密度最高。
(3)成蟲平時於樹林內取食花蜜、露水或介殼蟲、蚜蟲等分泌的蜜露。雌蟲交配後產卵於果實內,孵化後幼蟲蛀食果肉為害,致使果實提早脫落造成損失。
2、防治方法
(1)注重田間衛生,清除落果。
(2)果實套袋以避免果蠅為害。
(3)大量誘殺雄蟲,減少雌蟲交尾機會。
(4)誘殺器密度:含毒誘引劑每公頃6個或無毒誘引劑每公頃10~20個。
(5)花期開始監測、誘殺工作了解田區害蟲熱點,以精準使用餌劑。
3、雌蟲監測及誘殺:
麥氏誘殺器搭配酵母球蛋白質水溶液監測田區雌蟲密度。
(1)氣味有效距離約10公尺,每1~2週更換。
(2)對非目標蠅類亦具有吸引力。
4、黃色黏板誘蟲:雌雄都有效。
5、含甲基丁香油的噴罐:只黏雄蟲。